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如何助力乡村振兴”成为当前各职业院校深刻探讨的话题。重庆轻工职业学院顺应时代需求,成立乡村振兴学院,以服务重庆地区为目标,紧密联系各区县开展“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技能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五大振兴活动,努力探索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的职业院校特色发展道路。
近日,重庆轻工职业学院乡村振兴学院“高职教育赋能乡村振兴战略的模式研究与实践”调研组到渝东北地区开州、城口、巫溪等区县典型村镇开展实地调研,在乡间地头探寻“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粮食安全与退林还耕、乡村专业技术人员需求、村镇产业集约化发展、村容村貌与村镇文化建设”等问题的时代答案,以期为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战略模式的构建提供实体数据。
在开州区周都村,中国乡建院独立董事、北京联城智村产业发展集团董事长赵金祥加入调研组,全面了解和学习了当地“一核三统创三金”的发展模式。在城口县修齐镇、明通镇、鸡鸣乡,调研组深入农户家中,了解当地农户生活、生产需求,与第一书记、村社主任、村民们进行了深入交流,体验特色乡村文旅活动,学习“一社引领·四农带动·N点支撑形成农业产业发展格局”等,思考职业教育与农户生活、农村发展的联系与创新。
调研组在任河贡米种植地调研。
在“稻理说事亭”和当地村民座谈交流。
重庆轻工职业学院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杜茂华介绍,城口县明通镇、鸡鸣乡以茶、中药材、食用菌构成了“村集体+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户”的一体化规模化发展模式,形成了“山上种药、林下养鸡、坡上种茶、家中养猪、平地种菌”的特色产业格局,创新康养、文旅和农业种植有机结合的创新模式,引领新风尚,获得新发展,值得学习推广。
调研组对当地产业发展等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
在巫溪县谭家村,“党建+产业”的特色产业发展模式将农村特色产业培育和村集体经济发展利益结合,给调研组探索产业振兴乡村路径提供了参考。在巫溪县茶园村,在高山、云雾的环绕下,课题调研组与驻村第一书记张敬深入探讨了茶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困难后,课题调研组就乡村振兴过渡期的困惑、村民观念的转变、退林还耕等热点难点问题提出了具有可行性的意见和建议,相互启迪智慧、交换思想。
调研组走访了解当地乡村振兴发展现状。
开展交流研讨。
在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花田乡、麻旺镇、板溪镇、小河镇,课题调研组详细了解当地乡村振兴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产业规划情况等方面,并就校政、校地、校企合作模式进行了深入交流。
重庆轻工职业学院乡村振兴研究院副院长冯佺光表示,乡村振兴是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部署,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理应通过人才培养、产教融合等方面服务乡村振兴。本次,把教授、教师、企业、行业专家带到乡村田间地头实地考察、体会、学习,也是学校课题组开展课题研究的一种创新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