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重庆红岩革命历史文化中心积极推进可移动文物保护 数字化让4009件珍贵文物“活”起来

  9月14日,刚踏入红岩革命纪念馆大门,四川游客李欣就被大厅一角的“红岩文物多维信息展示平台”吸引住了。

  “饶国模收藏的景泰蓝花瓶”“宋绮云使用的白瓷酒杯”“张学云送给妻子的礼品盒”……轻拂屏幕,一件件文物跃然眼前;滑动手指,文物随之转动,无死角展现出来;点击放大按钮,文物表面的花纹、字迹,乃至细微裂缝都清晰可见。

  “这可比在展厅看清楚多了!”李欣带着惊喜的神情说。

  这得益于重庆红岩革命历史文化中心大力推进的可移动文物数字化保护工程。自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重庆红岩革命历史文化中心强化担当有为,突出以学促干,推动发展成效明显,实现了馆藏珍贵文物4009件(套)的数字化采集。

  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丰功伟绩,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

  重庆红岩革命历史文化中心馆藏可移动文物8688件(套),其中占比最大的是纸质文物。纸质文物属于有机质,较脆弱、难保存,极易受到温度、湿度、光照、虫霉等环境因素影响,以致“患上各种疾病”。

  “文物数字化,可以减少对脆弱文物的损伤,让它们安详地在展柜和库房里保存和见证历史。另一方面,数字化成果可以为学者研究提供更多方法和途径,增强游客参观游览、学习党史的体验感和互动性。”重庆红岩革命历史文化中心技术设备部副处长彭亮说。

  每件文物都是独一无二的无价之宝。重庆红岩革命历史文化中心为每件珍贵馆藏文物定制了数字化保护方案,利用高精度平面扫描、360°高清环拍、三维扫描建模等方式,对馆藏4009件(套)珍贵文物和9处不可移动文物实行数字化保护。有了数字化空间的复制载体,文物信息的永久保存、永续利用成为现实。

  当然,文物数字化还让许多鲜为人知的文物重见天日,便于拓展文物研究、开展社会教育。

  文物数字化,要久久为功、不懈努力。接下来,重庆红岩革命历史文化中心将对文物数字化资源进行多元开发,并在学术研究、产业转化以及展览展示、文化传播等领域实现更有效的利用,努力提升博物馆文物资源管理、保护、研究和展示等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记者 赵迎昭)

编辑: 陶玉莲
版权所有 新华网重庆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