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第十届小学教育巴蜀创新年会在重庆市巴蜀小学拉开帷幕。大会聚焦“以学校治理变革领导力促教育高质量发展”,邀请教育行业的知名专家、学者、校长等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展开交流研讨,寻找解决当下教育难点、痛点,共促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探索之路,同时更展现了一所基层学校在深化落实“双减”、转化落实“双新”中学习方式的真实行动。
第十届小学教育巴蜀创新年会活动现场。
据了解,自2018年巴蜀小学“学科+”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以来,该校持续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每年举行一届学术活动发布当年对内深化、对外推广的最新成果,回应高质量教育发展中基层小学的应尽的责任与担当。
《教育是做的哲学:巴蜀小学教育文集》发布
渝中区委副书记、区长谢东致辞。
开幕式现场,渝中区委副书记、区长谢东指出,巴蜀小学以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为载体,创新开展成果交流研讨活动,与全国300余所学校联动,辐射引领50余万师生。期待通过本次巴蜀创新年会的契机和平台,进一步凝聚合力、激发活力、增强动力,扎实推动学校治理变革创新,持续办好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基础教育。
重庆市委教育工委委员、重庆市教委一级巡视员黄腾蛟讲话。
重庆市委教育工委委员、重庆市教委一级巡视员黄腾蛟指出,重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基础教育工作,不断深化中小学课程教学改革,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教学成果,巴蜀小学“学科+”教学成果就是其中代表。他强调,要与时俱进,让成果活起来,进一步深化推广巴蜀成果;加强转化,让成果热起来,各地各校积极学习借鉴,因地制宜进一步创新;踔厉奋发,让成果用起来,鼓励大家持续为建设教育强市服务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贡献智慧和力量。
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吕玉刚讲话。
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吕玉刚指出本次巴蜀小学举办的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工作很有意义。他提到,教育部高度重视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推广应用工作,近两年来成果推广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和显著的成效。以巴蜀小学为例,在“学科+”各项成果的推广应用上作出了积极努力,这项成果已推广到7个省份300多个学校,较好地发挥了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的辐射带动作用。同时对进一步做好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的推广应用工作提出了建议。
会上举行了《教育是做的哲学·巴蜀小学教育文集》首发仪式。
巴蜀小学校长团队作文集发布。
《教育是做的哲学:巴蜀小学教育文集》发布,该文集是巴蜀小学自1933年创办以来,第一次全面、系统、科学的实践总结、文化阐释,记录了巴蜀小学获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以来,在“后成果奖”时期让“学科+”成果持续迭代深化、推广应用的全过程。该文集一套10册,共计280万字,是“学科+”成果的再深化、再创造和完整的“办学行动链”,是巴蜀整体文化编织的物化外显,也是巴蜀建校90年来自强不息、深耕教育的自信表达。
聚焦实践创新 巴蜀从“多元共治”理念引领学校治理变革领导力
国家督学、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褚宏启发表《聚焦学校治理的本质特征与现实挑战》主题报告。
如何在“双减”“双新”下,破解课堂教学现场真实问题?大会以两场学术报告开启盛宴。国家督学、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褚宏启以《学校治理的本质特征与现实挑战》为题,围绕“教育治理的含义与优势”“政府层面的教育治理”“学校层面的教育治理”“班级层面的教育善治”“学生在学校治理中的民主参与”以及“学校治理中的几个关键问题”六个方面,为与会嘉宾作专家报告。
“教育治理的本质是民主管理,利益诉求的充分表达与有效整合是民主管理的精髓。”在褚宏启看来,教育治理的优越性就在于多元主体的民主参与。在教育治理的框架下,不同的教育利益诉求能得到充分表达。
巴蜀小学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校长马宏作学术报告。
马宏以《学校治理变革·活力领创未来——以学校治理变革领导力促教育高质量发展》为题,阐释了巴蜀在“后成果奖”时期,立足“人”的活力的激发,发现真问题,开展真研究,收获真成长,以人为核心的课改再深化行动全历程。
马宏表示,回应强国建设要求,巴蜀根植于“活力领创未来”,通过“学校治理变革”,迭代升级“学科+”成果中的“管理护航”,带动老师们在一致目标下,专注地去找寻个性化教育的实现路径,从而以教育的专业性真正服务于孩子的一生成长,翻开教育是“做的哲学”新篇章。
以工作坊体验表达学校治理 会议圆桌对话“集智前行”
成果变效果,如何从“我们”到“他们”,再从“他们”到“我们”,巴蜀小学沿用早已被证明的行动逻辑——“教育是做的哲学”,清晰学校治理变革领导力的核心理念与具象化表达。
下午的会议现场中,巴蜀小学在“真研究”成效中选取了“评价和教研”这两大重要抓手,开启实践体验工作坊,与嘉宾一起在“做”中相互启发,共聚智慧、共创共享、共同成长。
分会场一“多元共建——我们都是教研变革的推动者”活动现场。
分会场二“多元共创——我们都是评价变革的设计者”活动正在进行。
如何领导评价变⾰,从对学习的评价到为了学习的评价;从单⼀评价变⾰为多元共评……“多元共创·评价”工作坊采⽤视频、短讲、沙龙等形式展示评价变⾰领导⼒的巴蜀模样,呈现出巴蜀秉持评价“是什么人”到“成为什么人”的原则下,让孩子看到自己的好并为之而努力,真正实现评价的由“筛”到“泵”。
“前沿导向·圆桌对话”环节。
在“前沿导向·圆桌对话”环节,专家在对话中碰撞智慧,在交流中凝练面向未来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经验。国家督学、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委员成尚荣聚焦年会主题,与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卓玉,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李政涛,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时见,中国教育学会《中国基础教育》主编孙金鑫,共同开展学术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