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津区图书馆举办巧手挽绒花活动,邀请30余名热爱绒花工艺的女性读者们一起传承非遗技艺,共许祝愿。
绒花以蚕丝为主要原料,起源于秦朝,《中华古今注》里就记载,秦始皇让妃子们插“五色通草朵子”,在唐代绒花又被列为皇室贡品,唐中宗李显在每年立春之时都让宫中侍从取来绒花赏赐在场每人以迎新春。在明清绒花流入民间,康熙、乾隆年盛极一时,民间也出现了专门售卖绒花的“花市大街”。目前,其制作技艺已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活动中,江津区图书馆邀请了汉韵文化工作室的赵海娟进行专业传授。“绒花寓意美好,从准备到制作有十几道制作工艺,只能手工进行。”赵海娟老师介绍,一朵花需要数个小时,一个成品往往需要2—3天。每一朵绒花的劈绒,每一个成品的绒条制作,每一根绒条的打尖等,都费时弥久,倾注许多心血,制作过程可谓是时间的艺术。最后,在老师的示范下,学员们还进行了绒花制作实际操作,大家相互配合,打尖儿、传花、粘花,亲手制作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桃夭绒花发饰。
“过去我从未听闻有这项非遗,这次活动不但让我对绒花手工技艺有了了解,还亲手做了一个绒花头饰。”在作品分享环节,参加活动的张女士兴奋说,希望江津区图书馆能举办更多类似活动,传播更多非遗技艺。
据了解,今年以来江津区图书馆将非遗技艺与全民阅读相结合,围绕重大节庆和重要时间节点,相继开展了泥塑、活字印刷术等非遗主题活动,拓展全民阅读活动开展形式,丰富活动涵盖内容,在提升全民阅读推广成效的同时,将传统文化浸入读者心田,传承民族文化基因。(欧阳虹云 程雅琦 佐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