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行业作为人工智能应用,要求高、场景丰富,是大模型技术和算法突破的沃土。今天发布金融大模型,体现了你们在这方面的技术积累,我也十分期待你们在未来推动大模型应用在金融领域的探索和实践,从而带动和加速金融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在8月28日金融大模型发展论坛暨马上消费金融大模型发布会上说。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在马上消费大模型发布会上演讲。(受访单位供图)
据悉,本次论坛以“数智融合,渝见未来”为主题,马上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马上消费”)携手谭建荣、倪光南、孙茂松和杨新民四位院士及100多家金融机构共聚一堂,共同探讨金融大模型的未来以及生成式人工智能关键技术与发展趋势。
“今年年初的ChatGPT非常直面,我们感觉到其无所不能,但是坦诚讲,在工业领域、金融领域,大模型还有四个关键的难题。”马上消费首席信息官蒋宁开局就直击通用大模型和金融大模型的本质区别。
他表示,大模型目前还面临关键性任务和动态适应性、个性化要求和隐私保护、群体智能与安全可信和基础设施的能力四大难题。“生成大模型,最大的困难是满腹经纶,回答错了他可以不承担风险,比如自动驾驶,它的刹车、提速、转弯、看灯,外界环境都在变化,对象车在变化,所以绝对不能出错,1%的错都会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这就是金融大模型和传统大模型最大的区别。”蒋宁说,金融大模型最主要的模型叫作判别性,它需要做决策,特别是交易决策。
“拿马上消费的风控来讲,我们有将近2000个模型,20万张表。”蒋宁介绍道,这背后是因为马上消费作为以科技驱动的头部持牌消费金融机构,积累了1.79亿的用户,有超2000个模型,超10万的变量以及近50PB的多模态、高质量的数据等。通过在这些自身的数据上做模型精调对齐训练,能用推理加速技术实现模型可控。
关于安全的风险,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谭建荣也举了相关的案例。他认为,金融安全很重要。马上消费之所以能发力金融大模型,正式基于其自身的数据和模型,才能探索金融大模型领域的各种可能性。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谭建荣在马上消费大模型发布会上演讲。(受访单位供图)
应对AI风险方面,国际系统与控制科学院院士、重庆国家应用数学中心主任杨新民表示,随着大模型的开放开源,深度合成技术的非法使用存在加速积聚的风险。他特别提到了“与马上消费率先在金融领域进行原创性探索”,包括加强深度防伪验证系统,包括人脸识别及生物特征识别验证系统的活体检测、Deepfake伪造检测、对抗攻击与防御、深度学习可解释性等。
全国政协委员、国际系统与控制科学院院士、重庆国家应用数学中心主任杨新民院士在马上消费大模型发布会上发表演讲。(受访单位供图)
针对提升大模型应用的可信实践,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王爱华表示,“可信人工智能实践的路径逐步清晰。人工智能发挥作用越大,它对于安全可信的要求也是越高的。当从业者自身把安全和一些问题作为发展第一要务的时候,说明这个技术在整个领域会进行应用。”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王爱华在马上消费大模型发布会上发表演讲。(受访单位供图)
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孙茂松认为,大模型的基本定位还是智力劳动者的助手,它不会把一个行业整体取代。通用大模型对文本语言比较重视,对数字其实不敏感,而金融数据很多都是结构化知识图谱,所以大模型在金融领域依然有很多挑战。
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 常务副院长孙茂松在马上消费大模型发布会上发表演讲。(受访单位供图)
据了解,本次论坛由重庆两江新区管委会、重庆市科学技术局、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重庆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重庆市大数据应用发展管理局、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共同主办,马上消费、两江产业集团承办,北京中关村科金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