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健康真相知多少】凉皮、西瓜成食物中毒元凶?常见食物如何预防食物中毒风险

  凉皮西瓜一类本是夏季最司空见惯的食物,面临食物中毒风险,该如何预防?本期“健康真相知多少”,重庆市健康教育所邀请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重庆大学附属中心医院)急诊部副主任医师赵金川,为大家讲解如何预防食物中毒。

  上述西瓜中毒是轻微食物中毒引起的急性肠胃炎,而凉皮中毒则是米酵菌酸中毒。米酵菌酸的耐热性极强,即使经过100℃的高温煮沸和高压烹饪也无法将其破坏,而且也没有特效药,致死率很高。只有通过良好的卫生和饮食习惯才能杜绝此类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那么,日常生活中我们该怎么做?

1.选择新鲜、无变质的食品。购买肉、海鲜等食物时,应注意新鲜度、有无检疫部门的检疫章。不要购买来源不明的畜禽肉和随意食用病死动物和禽类。

  2.控制细菌繁殖。把食品买回家后要及时放进冰箱冷冻、冷藏。冷藏食品之间要有间隙。如果没有冷藏设备,可采用盐腌的办法,加8%~10%的食盐腌一下,摊放在阴凉、通风处也可控制细菌繁殖。

  3.及时加工食品。食物在食用前应充分清洗和浸泡,新鲜食品及时加工,尤其是肉类、水产品等更应如此,这样可有效地预防食物中毒。

  4.缩短存放时间。贮存食物要生熟分开,预防交叉污染。烹调好的食品,应尽量缩短存放时间,最好现做现吃。特别是熟肉制品在无冷藏的条件下,存放时间不宜超过4个小时。

  5.不吃隔顿的凉拌菜和剩饭剩菜。若真的要吃,食用前应进行彻底加热处理,煮熟煮透。外购食品或隔夜熟食更要煮透后再食用。

6.生熟分开:处理生的食物(如肉、禽肉、鱼肉)与处理熟的食物(如凉菜、熟食)要分开。特别是加工过程中的刀、案板、盛放的容器等一定要分开,避免生的食品上的微生物污染到直接入口的食品。

  7.在安全的温度下存放食物:所有熟食和易腐烂的食物应及时冷藏,最好在5°C以下,熟食在食用前应使温度保持在60°C以上。所以夏天加工好食物后,要及时冷藏,避免微生物繁殖。

  除了自身养成良好的卫生和饮食习惯,以下5种食物也有毒,千万别吃。

  久泡的木耳:木耳本身是没有毒性的,但泡发过程中温暖隔氧的环境容易受一种叫椰毒假单胞酵米面亚种的细菌污染而产生米酵菌酸毒素。

  发苦的瓜子花生:瓜子、花生变质后,可能会含有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是一种剧毒的物质,有很强的急性毒性,也有显著的慢性毒性

  没炒熟的豆子:一般鲜豆类的蔬菜,比如四季豆、豆角、扁豆都会含有植物红细胞、凝激素、皂素等,如果加热不彻底,吃了容易导致中毒,出现恶心、呕吐、四肢麻木等症状

  新鲜的黄花菜:新鲜的黄花菜中含有秋水仙碱,进入人体后容易被氧化,变成毒性很大的二秋水碱。一般0.1毫克的秋水仙碱就能引起急性中毒症状,患者多会出现口渴、咽干、恶心、呕吐等表现。

  发芽的土豆:因为储藏不当等原因导致土豆出现发芽、发青或溃烂等情况,那它可能已经含有大量的龙葵素,导致中毒,严重甚至可能还会因为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

  遭遇食物中毒怎么自救?

  一旦发生食物中毒的症状,首先应立即停止食用中毒食物,并保留可疑食物,尽快就近寻求专业机构救治。症状严重没办法自行就医的可以向打120呼救,尽快治疗,越早去医院越有利于抢救。在家自救的时候可使用紧急催吐方法尽快排除毒物,如用手指刺激咽部帮助催吐。

  最后,医生提醒,食物一定要烧熟煮熟。可能大家觉得做熟这个事不难,但实际生活中经常会有这种问题。比如在做海鲜时,为了贪图味道鲜美而加工时间太短,这样会导致一些副溶血性弧菌不能够被杀灭,易出现食物中毒。另外是加工比较大块的食物,中心的温度可能没有达到,导致没有全熟。吃剩饭剩菜时也要彻底加热,保证汁液是沸腾的,而不是简单地用微波炉转几秒。(欧鸿)

  赵金川,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急诊部副主任医师。从事急诊临床工作10余年,对急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掌握各种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操作技术。现任重庆市医学会急诊分会委员、重症学组委员、秘书,重庆市急诊医学质控中心秘书,重庆市院前急救质控中心秘书,美国心脏协会(AHA)培训导师。

编辑:张聪聪
版权所有 新华网重庆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