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现场。新华网发(崔可欣 摄)
新华网重庆8月20日电 为助力石窟寺保护领域应对气候变化并形成有辨识度的石窟寺保护国际交流合作品牌。8月19日,“石窟寺保护国际论坛”在重庆市大足区开幕。
论坛举办期间,来自中国、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朗、尼泊尔、挪威、英国等国家石窟寺保护领域的专家学者聚焦“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石窟寺保护”主题,围绕气候变化下石窟寺保护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石窟寺科技保护关键科学问题与技术进展、石窟寺考古与多重价值挖掘、石窟寺监测与风险管理等方面展开广泛讨论和深入交流,共同分享经典案例,整合框架思路,探讨技术策略,展望未来方向。论坛期间《气候变化背景下全球石窟寺保护大足宣言》同步发表。
论坛开幕式上,大足石刻研究院与巴基斯坦开伯尔—普赫图赫瓦省考古与博物馆局签署了建立友好合作关系谅解备忘录,双方将进一步加强在文物保护、利用和管理方面的交流合作。
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表示,国家文物局积极关注全球气候变化给文化遗产保护所带来的影响,谋划举办石窟寺保护国际论坛,旨在联合国际力量,凝聚保护共识,实现深入交流,推动全方位合作,以更积极的态度和更务实的工作推动石窟寺保护,进一步挖掘阐释石窟寺的多元价值和丰富历史内涵,保护展示独具东方魅力的艺术杰作,激发弘扬石窟寺所承载的时代精神,为保护人类智慧结晶贡献力量。
大足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大足石刻是重庆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被誉为“中国石窟艺术史上的最后一座丰碑”。近年来,重庆市大足区进一步加强大足石刻的保护利用工作,实施抢救性修复、灾害治理等工程,深度挖掘大足石刻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利用上实现新突破,让历史文物活在当下、服务大众,擦亮世界文化遗产的金字名片。大足区将以此次论坛为新的契机和动力,深入落实“两个结合”,进一步提升大足石刻保护水平,全面加强对外交流合作,赓续历史文脉,谱写时代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