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45项专利让废砂变“新砂” 重庆推进全域“无废城市”建设

  破碎、筛选、高温焚烧……在位于重庆市铜梁区的长江造型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江材料”)车间内,经过多道工序后,原来作为固体废物排放的铸造废砂“浴火重生”,成了可以再次使用的“新砂”。

  长江材料以前是生产铸造用覆膜砂的企业,这种覆膜砂主要是作为工业用的材料。比如,汽车需要铸造零部件,需要使用覆膜砂作为原材料来制造模具。这些模具使用完后变成废砂。长江材料重庆片区副总经理熊寅介绍,这些废砂拉回工厂经过处理后,再次应用于生产。

  长江材料的探索始于1993年。“重生后的‘新砂’,灼烧减量低、发气量低,膨胀系数更低,能提高铸件合格率2%~3%,降低铸造厂生产成本。同时,废砂的再利用可大幅度降低新砂用量,节约物流成本80%。此外,循环利用废砂还可减少硅砂资源开发,大幅度减少铸造废砂排放,减轻对土壤和大气、水环境的污染。”熊寅说。

  其实,废砂实现变废为宝的原理并不复杂,但是要提高废砂的再生利用率,却需要强大的设备和技术支撑。熊寅介绍:“目前,我们的废砂再生利用率达到95%以上,这背后藏着的是我们为此研发的45项专利。”

  被“吃干榨净”后的废砂不仅减少了环境污染,还成了能带来收益的“香饽饽”。一般来说,这些原砂的市场价在400元~500元/吨。铸造一吨铸件要产出1.2吨废砂,重庆地区汽车及零部件行业铸造一年会产生废砂约35万吨,全国每年要产出废砂约4600万吨。通过对废砂的回收处理,他们只需要出一部分的运费,就能生产出新的覆膜砂。

  自2019年重庆中心城区被纳入全国“无废城市”试点以来,重庆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安全处置,推动实施“无废城市”全域行动,创新推进川渝“无废城市”共建,走出一条节约集约、资源循环利用的“无废”之路,更是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着示范作用。

  2022年,长江材料被评为国家级绿色工厂。目前,重庆已建成国家级绿色工厂和绿色园区89家,搭建汽车制造企业“无废”技术标准体系174项。同时,组建3个固废综合利用平台,建成固废科技创新平台12家,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80%,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61%。从今年8月1日起,重庆旅游餐饮住宿业将禁止主动提供一次性用品,此举也将大幅度降低资源的消耗量。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重庆将聚焦成渝,着力强化顶层设计和共建共享;聚焦特色,着力完善多跨协同和量化闭环;聚焦改革,着力强化流程重塑和惠企惠民;聚焦数字化,着力强化解决油基岩屑、铝灰、飞灰等重点危废处置问题,扩大“白名单”、推动危废重大工程建设,通过深化全域“无废城市”建设,更高质量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全面推进美丽重庆建设,更好地在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

  重庆晨报记者 杨新宇 实习生 胡雨齐 摄影报道

编辑: 韩梦霖
版权所有 新华网重庆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