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会根据戒毒人员身体状况个体差异,开具‘个性化’康复训练处方,满足戒毒人员强身健体需求。”
“针对线上仲裁案件,我们通过实名认证、专用账号、多渠道送达、多环节温馨提示等方式,给予当事人满满的‘安全感’。”......
为推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7月20日,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市人大监察司法委、市政协社法委和市司法局组织开展“联合开放日”暨仲裁工作调研活动。市人大相关领导、市政协相关领导、“两代表一委员”等40余人走进司法行政系统一线,实地参观南岸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渝州监狱、重庆仲裁办。
多渠道铺就戒毒人员的“回归桥梁”
上午9时,调研组来到全市唯一一所女性强制隔离戒毒所:南岸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近距离感受戒毒人员戒治环境,了解戒毒人员生活、康复和学习等戒治情况。
“通过艺术疗法,在戒毒人员的作品中感知其心理状态,再针对性进行心理干预和治疗。”伴随着讲解员的介绍,瑜伽室、心理咨询室、阅读室、电教室、VR脱敏治疗室等功能室一一呈现出来,完善的功能布局为戒毒人员提供了良好的戒毒环境,她们在这里戒除毒瘾,掌握职业技能,进行心理矫治,争取早日回归社会。
“放轻松呼吸,整个身心沉浸其中,感受泡茶过程中的宁静力量。”走进茶艺培训室,20名戒毒人员身穿统一的茶艺服,跟随培训老师的动作,在茶盏中冲出茶香四溢的茶汤。
记者了解到,该茶艺室由戒毒所与江北女子职中合作设立,目前已有400余名戒毒人员参与培训,200余名戒毒人员考取了茶艺师证书。
通过这种“面对面”的学习,戒毒所还设置了美容、美甲、茶艺、缝纫等适合女性戒毒人员的技能培训项目,为戒毒人员增加生活自信和就业底气,戒毒人员技能培训参训率达到100%,获证率达90%。
面对面感知仲裁服务的“为民情怀”
下午2点,调研组一行又来到重庆仲裁委员会,实地调研立案服务中心、仲裁庭等地,详细了解仲裁办业务开展情况、便民服务举措和仲裁队伍建设等情况。
“网络信号正常,图像画面清晰,双方当事人信息核对无误,现在正式开庭。”记者在互联网仲裁庭看到,一起模拟商事仲裁案件正在进行,双方当事人通过远程音视频互动系统,在“云端”通过实名认证、证据锁定、电子签名等方式保障在线仲裁的合规性、安全性和可回溯性。
据了解,今年以来,重庆仲裁委员会通过推动主题教育与仲裁服务互融共进,积极服务企业、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在强化为民服务深度、广度、热度上下功夫,让仲裁“暖心路”更畅通,让办事群众内心更温暖。
“走访过程中,我由衷感受到重庆仲裁事业的欣欣向荣,建议下一步我们要聚力打造区域化国际仲裁中心,匹配重庆国际化大都市的影响力,在国际上争取更大的话语权,深度融入国际商事交流。”市政协委员李尚泽提出建议。
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重庆市司法局强化使命担当,推动全面依法治市成效显著,法律服务水平持续提升,用实际行动回应了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司法行政工作的新期待。
下一步,市司法局将充分吸收融合“两代表一委员”的意见建议,深入实际充分听取基层意见,找准司法行政与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联结点,全力抓好全面依法治市,行政立法、依法行政、刑罚执行、公共法律服务、涉外法治等各项工作。(王旭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