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2023年暑期“三下乡”实践团走进黔江区鞍山村 探寻桑蚕致富路

  “一方桑叶富一方百姓,小小蚕茧助力乡村振兴”。这句话不仅是白石镇鞍山村产业发展的真实写照,更是鞍山村蚕桑产业联农带农、助力乡村振兴持续向好发展的成果缩影。近日,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外国语言文学学院的学生们通过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进一步了解了黔江区白石镇鞍山村带领村民养蚕致富的故事。

向同学们介绍蚕桑养殖过程。

  为了让同学们了解桑蚕养殖的古老手艺,鞍山村养蚕大户王承凤从蚕的生长、吐丝、结茧到化蛹,向同学们进行了专业细致的讲解,“大的蚕只用喂给它们整片桑叶,小的蚕宝宝就需要将桑叶用机器打碎后再均匀铺开,注意不用铺太厚,会压住幼蚕”。同学们认真倾听,并亲手用桑叶小心翼翼地投喂幼蚕。随后,学生们拿着麻布口袋分组走进桑园地,跟着村民们一起开始了采桑之旅,将桑叶一片片采摘装进口袋里,在汗水中和村民们感受劳动的乐趣,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养蚕产业对于乡村振兴发展的贡献。

学生们拿着麻布口袋分组走进桑园地,跟着村民们一起采桑。

  近年来,鞍山村不断延伸蚕桑产业链,生态优势正持续转化为经济优势,用蚕茧铺就乡村振兴的宽阔之路,鞍山村村民们选择留在家乡发展,村民王开红欣慰地说,“种桑养蚕收入还是很可观的,每户平均增收上万元,村民很多都是依靠这个发家致富的。”他还说道,“我这儿有几十亩桑地,每天大概雇有3个工人负责专职采桑叶,增加村里就业机会,通过桑蚕基地带动村民共同发展。”产业兴起来,“小”蚕茧可实现“大”带动。鞍山村采取“村集体+农户”的模式,引导农户栽桑养蚕,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推动鞍山村经济绿色发展。

  “蚕桑养殖是鞍山村的支柱性产业,高质量发展蚕桑是农户最重要的增收渠道之一。”驻村第一书记朱家明说道,“近些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帮扶下,鞍山村的蚕桑产业发展态势较好。同时,鞍山村科学统筹全局,促进多产业可持续发展,生猪、肉牛、大米和光伏发电产业都在良性发展,带动了村里经济发展,村民生活也越过越好。”

  如今,鞍山村依托本地资源,因地制宜,确定了以蚕桑为主导,多种特色产业共同布局的发展思路。同时,在政府政策倾斜下,鞍山村采用“村集体+企业合股联营”模式,带动农户稳步增收。目前鞍山村有蚕桑850余亩、优质水稻200余亩、油菜1000余亩、辣椒80余亩、红薯500余亩、生猪2000余头等。在乡村振兴的“赶考”路上,鞍山村依托产业振兴,走出了乡村振兴的致富路。

编辑:蒋玲
版权所有 新华网重庆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