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武隆、乐山两地开展生物多样性跨区域联合保护

在武隆“安”新家的乐山特有物种峨眉含笑。新华网发

  新华网重庆6月30日电(李海岚 代君君)日前,4株峨眉拟单性木兰和4株峨眉含笑等乐山特有物种、2株武隆当地珍稀植物银杉实现异地“安”新家。自此,武隆、乐山两地实现生物多样性跨区域联合保护。

  据了解,珍稀植株峨眉拟单性木兰于1999年8月4日批准列入中国国务院《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Ⅰ级,峨眉含笑于2013年《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易危。珍稀植株银杉也于2021年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Ⅰ级,同时也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濒危。为了能让两地珍稀植株顺利“安”新家,两地特意为各其准备了营养袋,使其在运输过程中,尽量减少水分丢失,保证根系和土团不被破坏。

  据了解,为实现珍稀濒危种质资源高效保护,近年来武隆相继与西南大学、重庆林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开展生物资源调查。以银杉为例,经过人工辅助培育与迁地保护,现有野生银杉数量已超过420株。

  乐山市则依托峨眉山生物资源实验站为科研基础,持续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已形成覆盖乐山全市的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并对极小种群保护植物进行野外回归。以峨眉山生物资源实验站为例,在四川省科技厅等多部门的支持下,收集保存的活体植物已经超3000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物种达到了99种。素有“植物界大熊猫”之称的珍稀濒危物种峨眉拟单性木兰和峨眉槽舌兰,都成功实现野外回归。

  “两地跨区域生物多样性联合保护的交流互动,有效带动了两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珍稀濒危植物迁地保育工作开展,进一步丰富了川渝两地的植物资源种类和基因库,为珍稀濒危植物的迁地保护探索更多可能。”武隆区生态环境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编辑: 李海岚
版权所有 新华网重庆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