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下午,教育部2023年“国培计划”管理者高级研修班走进重庆高新区实地考察数字赋能教师队伍建设情况。来自全国各省市的“国培计划”管理者及有关专家29人先后走进重庆科学城树人思贤小学校和重庆大学城第一中学校,考察了解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教师精准培训改革的创新实践。
研修班成员参观树人思贤小学“智慧科技馆”。
研修班成员在树人思贤小学“智能书法室”进行沉浸式体验。
在树人思贤小学,校长邓瑜向研修班成员分享汇报了学校在高新区“新智慧教育”理念引领下,围绕“立足数智融合,培育智慧贤师”进行的“三维”实践探索。
邓瑜介绍,树人思贤小学聚焦“智能化”,基于“国家、重庆市及高新区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进行资源运用和教学研究,以“数智平台应用”立贤师;同时,以高标准、高投入打造有特色、有亮点的“智慧科技馆”“智能书法室”“寻声朗读亭”等校内智慧平台,进行课程开发和素养提升,以“数智空间建设”育贤师,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学校聚焦“普惠化”,带领高新区第四联盟体探索和创新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育人方式和教研模式,组建网络研修共同体,以先进理念为引领,以学科教学为核心,以实际问题为导向,以新兴技术为支撑,开展基于“三个课堂”平台应用的校本研修、校际研修及跨区联合研修等活动,打破时空壁垒,实现资源共享,在多方互动中深化研训,以“数智教研展示”亮贤师。
研修班成员在参观了解后纷纷表示,思贤校园中处处有强师平台,时时有育人意识,孩子们脸上洋溢的快乐笑容、老师们身上展现的精神面貌,就是思贤教师队伍建设最好的成果展示。
大学城第一中学党委书记、校长王海洋介绍学校情况。
在大学城第一中学,学校党委书记、校长王海洋就教育数字化赋能现代学校治理、聚焦教师专业化培养等话题展开分享。他从项目驱动、工具支撑、效果评价三个方面介绍了大学城第一中学近年来在教育数字化转型方面所做的尝试和取得的成绩。
近年来,大学城第一中学依托现有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助推人工智能下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学校坚持问题导向、项目驱动、目标管理、团队参与、过程物化的行动路径,分阶段、分层次与全方位、全覆盖推进数据化、数字化研训;立足校情,推进“三新”一体化,实施“一师一助教”,探求“班迹链”治理,推行工具的开发与运用,促进优质师培课程系统性输出100余个,助力学校实现了办学规模与教育质量提升,并连续3年获得高新区办学质量评价考核一等奖。
大学城第一中学高中部教导处主任罗小平以《教学管理:以“数”为“据”,赋能教师团队发展建设》为题,探讨教育数字化如何在提升教师团队发展当中起到积极作用的问题;青年教师代表肖津做题为《一师一助教:推动教师数字化发展》的主题发言,从一线教学实践的数字化成长角度入手,分享了她在实际教学中形成数字化理解、开辟数字化道路、收获数字化发展的行动路径。
现场探讨大学城第一中学“班迹链”的样本实践。
当天,大学城第一中学副校长吴亮还带领学校4位一线班主任,以班级管理沙龙的方式进行了“班迹链”样本实践讨论。本次研修班成员、湖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主任王金涛应邀参与现场讨论,并对大学城第一中学“班迹链”的班级管理尝试给予肯定。
高新区公共服务工委委员、教育事务中心副主任刘小红作专题汇报。
高新区公共服务工委委员、教育事务中心副主任刘小红作了主题为《数字赋能 融合共生——全面开启“西部基础教育特区”建设新征程》的专题汇报。
刘小红表示,近年来,高新区围绕“科创高新·智慧教育”发展理念,大力实施“新智慧教育”,持续聚焦教育数字赋能教师专业成长,进一步推动教育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努力构建智能化教师发展体系,为迈入“西部基础教育特区”建设开启了数字赋能新征程。
刘小红介绍,高新区“新智慧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三大举措包括:多措并举构建数字教育生态,抢占数字思维“新赛道”,夯实数字基建“基本盘”,下好数字素养“先手棋”;多向发力用活数字教育资源,深挖数字学习空间,狠抓数字课程建设,力推数字教研应用;多管齐下深化数字教育评价,多维“智评”学校、全息画像师生,数据赋能课堂,形成了全链系、全场域、全范围的“新智慧教育”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