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校长,在思考我们职业教育和乡村振兴关联与契合度如何相得益彰,有利于整个社会经济的快速、高质量、有特色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在乡村振兴过程当中,中央提出了五个振兴:即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其中,人才振兴和文化振兴跟职业教育关联度最高,也是我们职业教育勇于担当、不辱使命的一个重要举措。人才在乡村振兴中是关键,是基石,人才强农、人才助农方面,职业教育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对于农村来说,主力还是农民,如何把我们的农民培养成为爱农业、懂技术、擅经营的新型农民特别重要,而职业教育就是培养这种下得去、留得住、做得好的农技人才,服务于乡村赋能,为农业增辉,为农村添彩。
在人才培养上,我们有很多自己的想法。特别是这十年来重庆轻工职业学院的快速发展,在顶层设计和路径的寻找探索以及在目标的制定上都做出了高质量的有益尝试。比如我们提出了“强能济世、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和“教学求真、知行合一”的校训,“教学求真”来自于陶行知“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的思想,“知行合一”就是产教科研融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技能性素养,而这正是乡村振兴里面的核心要义。
在全国轻工类的职业学院有12所,作为一所轻工职业学院,学校的想法就是围绕轻工,定位轻工,走少人区,走无人区,走特色发展,走错位发展,不走跟随型的道路。学校重点打造了食品类的专业和专业群;针对农村对大健康的特别需求和渴望,打造护理与药物学专业群。另一方面就是建设面向智慧乡村发展所需,与农村经济息息相关的智能制造、大数据信息等专业和专业群。
学校力求在三个“三”上下功夫,第一个“三”是在职教融通、产教融合和科教融汇方面下功夫,打通职教和普教、学校和社会特别是产业群的通道,同时将应用型科研直接转化成为农村生产力,把这三个融合贯穿到人才培养的模式和教学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中,包括我们有第一课堂、第二课堂,校内和校外、学校和企业等,可以将其全部打通。
第二个“三”是切实处理好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关系。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学校特别重视面向“三农”和新农村建设加强专业和专业群打造。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如德国的“双元制”教育、中国提倡的学徒式教育、点对点教育等,都是解决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存在的分歧的重要实践。除此以外,学校在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方面也不断探索,两年来服务了上万人次。
第三个“三”就是整个职业教育要服务于三大战略,即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战略。今年,学校出台了重大科技成果和教育教学成果的奖励办法,最高的科研成果奖可以达到百万。通过大力推动这些措施落地,从而让学校真正服务于创新驱动战略,服务于农村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学校的具体做法主要是依托乡村振兴学院来开展相关工作。重庆轻工职业学院乡村振兴学院成立于2021年5月,当时设置乡村振兴学院主要有两大背景:一是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落实市委市政府的要求,通过实实在在的举措带动一部分老百姓发家致富,践行职业院校的社会责任;二是希望通过学院深入重庆各区县,凝结区县政府、中职、高职、大学等优势资源,致力于建构适应、支撑和服务乡村振兴的人才培养新体系,推动学校教育改革发展,不断提升学校服务地方经济、服务社会的能力。
转眼间,我们开办乡村振兴学院快2年了。两年来,共建立了五大分院,分别是涪陵分院、丰都分院、忠县分院、巫溪分院、恒合分院,五大分院虽有地域和各自地方特色的区别,但大家的初心是一样的,就是要与当地一起带动老百姓共同发家致富,建设新农村。两年来,我们组建重庆大学、西南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农科院、重庆食品研究所、重庆轻工联盟等十余家单位的30多名专家团队,奔赴田间地头,为乡村产业振兴出谋划策。
两年来,我们共完成了包括“重庆高新区退役军人服务系统人员业务素质提升培训”“重庆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总队执法能力提升培训”“重庆市涪陵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能力提升培训”“重庆市涪陵区农村电商直播卖货培训”在内的各类培训10余批次,培训人次上千余人。
两年来,我们在山头、在田间、在乡村,在真正需要我们的地方出人出力,为渝北当地农民直播销售水蜜桃、为万盛规划旅游线路、为白市驿群众做康复治疗,以纯公益的性质累计直接服务群众近20余次,为当地农民累计创收近500万元,免费服务群众300人次。两年来,我们大力开展乡村振兴方面的研究,申请教育部产学研项目6项,市级重点1项,一般项目8项,获得市级乡村振兴案例奖1个,有效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
未来,重庆轻工职业学院乡村振兴学院将紧密团结各分院力量,进一步开展电子商务培训、新媒体教育资源建设、食品技术开发培训、康养产业交流会、党建工作交流会等产业、人才、技能和组织有关振兴工作,为赋能乡村振兴贡献更多职业院校的力量。现在正在与重庆市乡村振兴服务协会对接,拟编写预制菜等行业标准,每年开展上万名产业人才的培训。
目前,我们应该看到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要找到这些问题,再来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现在主要的问题就集中在“治好农村的病根子,保住农民的命根子,重开好农业的药方子。”如何做呢?我认为要抓好三件事,第一是抓科技引领,提高农业的生产力、实现农业提质增效;第二是抓培训教育,丰富服务农村的人力资源,形成人才保障;第三是抓思想引领,做好宣传引导,增强、拓展农产品的销售渠道。
就拿我来说,我不研究玉米育种栽培技术,怎么能够在基层指导玉米的高产?所以抓科技引领的第一步就是要抓牢研究人员队伍的建设和打造,只有更多的科技工作者从事“三农”问题研究,才能从技术上提高农业的生产力问题;其次,就要抓真正的农业技术提升,比如农作物新品种更新换代和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肥料利用率提高提增技术、有机肥替代\秸秆还田技术、旱作农业全膜覆盖栽培技术,特别是丘陵山地机械化智能生产技术、种子工程建设栽培生产技术等,这些都是实实在在为农民谋福利、节本增收的科技技术,值得深入的研究。
再说培训教育,我们有了研究人员研究技术,但技术的具体实践还是广大农民,他们要掌握技术,就必须学习。我认为,在农民培训教育问题上首先做好科学技术进基层直接学,即专家和教授直接下沉到村镇指导农业的科技生产,比如目前推进的科技特派员制度、基层专家服务团制度、驻村第一书记制度等,由这些科技专家直接一线教授农业科技怎么做、产业怎么建设和发展?二是利用好我们的农广校、职业院校这些非常好的教育平台,培养一批回乡创业能手。
当前,新时代“互联网+”技术提供了很多便利,譬如近几年非常火的直播带货、党支部书记带货等,是我们做好思想引导工作,加强宣传引导的典型做法。这样做既可以帮助我们的农民拓宽产品销路,也可以在社会上形成一种好的风尚,让大家全面感知各地农村丰富的优质农产品。
我们有一个实践事例,就是我们科技团队依托自身科技创新技术,结合巴南区一个偏远村的经济和农业生产情况、全村务农劳动力状况,量身打造提出建设村“保健型农产品”产业,通过对基层直接技术引领、职业技术培训和新媒体宣传新销售渠道构建,目前村农业产业上,新技术得到应用、务农农民生产管理水平提升、思想意识得到转变,保健知识根植生产者头脑中,村产业已由单一保健型玉米逐步向保健型水稻、果品等产业推进,同时通过健全线上、线下的消费渠道,推进的产业发展势头很好,正走向更深层的农旅融合发展之路。
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应该是我们广大青年对“三农”问题的认识还不够到位,对农业技术的了解不够深入。因此,当前职业教育可以把握利好政策,抢占先机,基于区域经济需求、农业产业结构等特征量身定制本土化、适农化的人才培养计划;立足专业化的同时实现课程体系的优化,在不断开发创新创业新形式上鼓励和引导学生立足乡村振兴开展项目实践,大力推进“三下乡”等乡村实践活动,以“产业孵化+技术支持”来连通创业路径,实现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链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指出,国家采取措施,支持举办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组织开展农业技能培训、返乡创业就业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培养高素质乡村振兴人才。
那么,职业教育如何服务乡村振兴?想必,应该是我们当前热议的话题和研究的热点。因此,我们主动承接了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创新教育主题论坛,论坛前期,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开展了“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征文活动”,向全国的高校、职业院校和党校等机构或单位的研究人员、管理人员广泛征集论文,本次共征集37个单位,175篇论文。同时我们在这个基础之上也评出了一二三等奖,届时部分获奖者还将分享交流其思路和逻辑。
同时,我们邀请了西南大学原副校长王永才教授、重庆文理学院特色植物研究院院长刘奕清教授、重庆文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冯利朋教授等研究“乡村振兴”领域的专家,围绕《乡村振兴与特色创新教育》《生姜绿色高效技术助力乡村产业发展》《产教融合赋能乡村振兴》《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的供需逻辑》等主题作专家报告,相信会“干货”满满。
在碰撞思想火花的经验交流环节,我们邀请了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副校长袁国教授,重庆城市职业学院副校长刘仲全教授,重庆市涪陵区职业教育中心党委书记、校长袁甜桂先生等,围绕“党建引领、融合赋能、助力乡村振兴”“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职业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等主题,分享交流重庆职业院校在助力乡村振兴领域的好经验和典型做法。
此次论坛由中国高教协会主办、重庆市高教协会承办,相关学校通过竞争得到具体承办权,所以机会很难得。届时,主题论坛上将有来自乡村振兴领域的研究专家、职业院校工作者与一大批基层工作者参会并作主题交流与发言。所以这次会议是一场高质量、高水平的会,相信一定会给大家带来精彩,让大家收获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