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五高”要求;践行“两个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依据“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大变样、未来5—10年建成一流的现代化、国际化教育强区”的战略规划;强力推进“十百千万工程”;近两年来,投资近30亿,提档升级教育基础设施,优化办学条件,新增学位近30000个……
水因相荡而生涟漪,石以相击而发灵光。三年来,在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的坚强领导下,在无数高新教育人日夜兼程中,重庆高新区紧紧围绕“科创高新、智慧教育”战略理念,科学部署,持续发力,智慧助力,教育品牌越擦越亮,群众满意度越来越高,一步步将“西部基础教育特区”的目标由理想变为现实。
纵观三年来的发展,重庆高新区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立足“科学之城、创新高地”的总体定位,紧扣“高点定位、高位谋划、高端嫁接、高效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五高”要求,确立以“打造西部教育高地引领区、教育创新发展先行区、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为内涵的“西部基础教育特区”目标,大力实施“科创高新·智慧教育”,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大变样、未来5—10年建成一流的现代化、国际化教育强区”要求,强力推进教育“十百千万工程”(打造10所智慧名校、选树10名智慧校长、培育100名智慧名师、构建1000堂智慧优课、培育10000名智慧之星),滚动实施两个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学校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教育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推进教育创新试验,构建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为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提供强大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一群有教育情怀和态度的高新人,把对教育的责任与担当融入每一个细节:从规划到布局、从硬件到内涵、从增量到升级、从资源配套到“名校+”,细细体会不难发现,高新区在原有扎实的基础上,高起点规划教育,高标准配备教育资源,高质量发展教育,为实现全区新智慧教育优质新格局源源不断地聚势赋能。
近两年来,重庆高新区着力解决多个区块的教育布点难题,通过优化布点、加快新建、加大改扩建力度、引进合作共建等多种途径,让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扩容。
拿两个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来说,重庆高新区在教育上的倾力投入清晰可见:投入25.1亿元,推进巴蜀科学城中学等9所学校新建改扩建,新增学位近2万个;投入2.6亿元,新建公办园10所、新增普惠园31所,新增学位8440个;投入1.5亿元,新建计算机教室43间、创客教室25间、录播教室16间,完成38所学校设施设备添置、实施76个信息化项目;投入8200余万元推动富力南开小学等三所学校提档升级、实施60余项排危综合改造项目;与重师大共建3所学校、与四川外国语大学共建川外科学城中学、与重庆巴蜀中学共建巴蜀科学城中学、与中国教育电视台中教乐恩和重庆二师共办3所幼儿园,“高校+赋能联动、名校+品牌带动”办学格局初步形成。
两个“三年行动计划”,分量“不同寻常”,高瞻远瞩,提前规划,突破教育战略升级“瓶颈”,破解优质教育发展“难题”,高新区的城市建设发展到哪儿,配套的优质教育资源就提早输送到哪儿。全区通过新建、改扩建、合作共建等方式,不断增加新优质学校;深入实践“名校+”模式,让每一所新学校从高起点出发,缩短发展成长期;努力挖掘、充分整合、丰富内涵、一校一品,破解了优质资源均衡发展的“瓶颈”难题,填补了优质资源短板,为全区智慧优质教育新格局的形成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发展动力。
为了让每个孩子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重庆高新区充分把握“科学之城、创新高地”的区域先天优势,深化“数智”教育改革,将教育数字化和师生智慧成长紧密结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培养具有创新头脑和创新创造能力的全能型人才。
重庆高新区上下凝心聚力,心系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整合优化资源,健全治理体系,营造良好生态,增强创新能力,将对教育的情怀和态度融入深处、落在实处、注重细处,全面提升全区教育育人质量。
“重师附二小原名含谷小学,占地少,人数多,设施差,如今学校焕然一新,硬件、软件全面提档升级,孩子们在新环境学习成长,特别开心!”
“明远未来小学从‘无’到‘有’只用了8个月,在这高速、高质建设的背后,是一颗颗让孩子们在家门口上好学校的至诚之心!”
不止如此,校校有项目,校校有投入,校校大变化,为了改变“千校一面”状况,高新区还采用“项目设计竞赛”方式面向全球分批征集北京师范大学重庆科学城实验学校、华中师范大学重庆学校、八中科学城中学、科学城含谷中学等9所学校的设计方案,全球500余家设计单位踊跃参与。有序推进,卓有成效,未来2-3年,“高新元素+学院派”的高品质未来学校元素清晰可期。
优化、嬗变、见证、发展,生态,高新“+速度”正被一键开启。
“1+X”联盟体办学机制逐步完善,合作共赢、资源共享、特色共生、发展共进,“强带弱、强带新、强带周边”的联盟合作办学已成常态,有力促进了全区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全面集团化办学的新格局。
强力打造“五大行动”立体矩阵,描募优质多元教育新画卷。实施学前普惠行动,加快推进公办幼儿园新建改扩建,实施小区配套园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推进优质学前资源扩容增效;探索“公+民”“1+N”共同体协同发展模式,持续加大全国全市名园引进力度,构建形成学前教育“五朵金花盛开”学前教育发展新格局。完善资源动态调整机制,实施小学+初中“高新行动”,深化“强校+弱校、名校+新校”集团化、“1+N”联盟体办学深度改革,积极营造小学中学“八匹马赛跑”集团办学新态势。围绕新课程新课标,实施高中登峰行动,深层推进“双新”“双中”“双特”策略,打造高中多样化、特色化、生态化、品牌化新局面。大力实施职教双元融通行动,紧密对接科学城产业链、创新链的职业教育专业体系,加强优势学科建设,探索推进现代学徒制、订单制和“1+N”证书试点。
作为教育的核心竞争力,高新区深入实施人才强教战略,实施2022年教育英才揽蓄工程,兼容并蓄,不拘一格,大力引进和培育优秀骨干教师、优秀应届高校毕业生和公费师范毕业生等高层次教育人才,建造教育系统“人才蓄水池”,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整体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推动每一位教师去努力成为优秀教师,为西部基础教育特区发展助力。
“轻负高质”,是现阶段基础教育的新使命,亦是教育圈的理想目标。高新区全面落实、落细、落小“双减”“五项管理”要求,坚持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完善“作业辅导+特色课程+快乐时光”三段式课后服务体系,五育并举,三全育人,减负不减质量,减负不减责任,减负不减成长,促进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新颖的工具、生动的画面、动听的声音、缤纷的内容……不久前,重庆高新区数字课程教材应用线上培训活动在重庆大学城沙坪坝小学校等六校同步举行,在专业讲师的演示下,参与培训的教师们深切感受到了数字教材、数字课程教材云平台等新智慧教育元素在实际教学中的非凡意义。
何谓“新智慧教育”?在重庆高新区看来,“新智慧教育”不仅是人的“智慧化”,即教育场景中的校长、教师、家长、学生全员向智慧转型,既能运用前沿的智慧技术手段,又能自我提升实现真正的聪明聪慧,形成合力将知识转化为智慧,使文明积淀成人格;还是技术的“智能化”,以科技赋能教育,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打造网络化、沉浸式、智能化新型教学模式,提升教育教学效果质量;更是生态的“协同化”,教育全环节、全链条涉及的人、技术、设备高度协同,实现教和学关系的革命性变化,让教育教学无处不在,重建重构育人大生态。在全新的发展格局与态势下,只有结合区情、紧抓机遇,确立 “新智慧教育”发展思路,才能在探索面向未来社会教育的区域特色发展之路中“换道超车”。
事实上,近年来,在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推进教育教学和教研模式创新,大力开展教育信息技术应用研究,提升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水平,加强网络信息安全建设的同时,重庆高新区稳步扎实地推进智慧校园、“三个课堂”建设及教育城域网二期建设工程,打造高新区大数据平台,开展智慧校园建设示范学校创建,启动“百名科技人才进课堂”活动,组织高新区中小学生科技创新系列大赛……“新智慧教育”特色思路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教育即生长,生长即生态,生态即未来,让每一个孩子见证科技创新孵化的奇迹,享受到智慧成长,体悟生命的精彩,继而创造充满希冀的未来,这不仅是高新区“十百千万工程”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更是高新人日夜兼程奔赴的全新教育样态。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高新区举全力选树智慧校长。按照“培育一批、引进一批、储备一批”思路,持续加大校级干部培养力度,加大全国全市优秀校长、骨干校长引进力度,启动校级后备干部储备成长计划,构建“合格校长、骨干校长、智慧校长”梯度成长机制,培养一批深蹲学校、深研学科、深耕课堂的专家型、教育家型校长。依托唐江澎、曾军良、窦桂梅等全国名校长领航工作室,培养致力于智慧教育的“领头雁”。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教师的质量就是教育的质量。近年来,高新区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面向全国公开招聘校级干部、优秀教研员、骨干教师880人,吸引了来自国内外顶尖高校的青年才俊,倾力造就了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充满活力和创新力的教师队伍。
“师者,人之模范也。”高新区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标准和第一要求,全方位培育新时代的智慧教师。坚持教师“内培外引、内外兼修”,组织区级智慧教师评选,制定校级智慧教师培养方案,指导教师做好个人成长规划;依托“5+N”智慧教研活动,举办各级“智慧教育”大论坛、大讲堂362场,培训教师1.8万人次,实现全覆盖;全力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分类开展教学、德育、后勤管理干部专题培训,持续开展教师暑假全员全学科专业提升培训,营造“人人争当智慧教师”氛围;依托赵谦翔、任勇、华应龙、陈琴等全国名师领航工作室资源,打造北京海淀、深圳南山等干部教师培训基地,推进“领航名师工作室—区级名师工作室—校级名师工作坊”三级名师建设,形成“合格教师、骨干教师、智慧教师”梯度培养机制;教师获市级以上优质课竞赛、基本功大赛一等奖204人次,体育、美术、音乐教师三支参赛队伍均斩获全市基本功大赛团体一等奖。
三年来,高新区成功创建全国体育特色学校15所、科创特色学校3所,重庆市中小学德育品牌2个、立德树人特色项目研究基地校2所、未成年人劳动教育联盟成员校5所;白市驿第一中学、大学城树人小学成功入选教育部2021年全国“智慧课堂”典型创新案例。荣誉的获得和高新区全领域建设智慧学校、智慧课程、智慧课堂密不可分: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近年来,高新区致力于探索“一校一品”“一校一特”学校品牌创新路径,加强校本教材研究,探索构建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特色课程多元融通、有机融合的课程体系,建立课程建设与实施成效对接反馈的课程督导机制;深化“三个课堂”应用与推广,建立各学段全国名师名家精品课程资源库,开展全员教师“双师课堂”应用培训,指导学校教研组、学科组、备课组集体“看名课、学名师、授优课、智诊断”,形成教师智慧教和学生智慧学有机统一。
胸有丘壑,芬芳自来。截至目前,重庆高新区学生斩获世界机器人大赛全国一等奖6项,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全国决赛金牌2项、银牌2项,全国中学生田径锦标赛金牌4项、银牌2项,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全国一等奖2项、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7项,申报发明专利13项。在第二届重庆市青少年“人工智能—机器人”创新挑战赛中,高新区参赛队伍斩获18个一等奖……这是一份份凝聚着拼搏与汗水的数字,也是一份份掷地有声的“智慧答卷”。
五育融合,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培育智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社会担当和国际视野的智慧学生,这是高新区的教育使命,也是育人哲学。以德濡养品格,以智提升素养,以体锤炼魂魄,以美陶冶情操,以劳助力成长,五育并举,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健康生活、创新实践,有责任担当、科学精神和人文底蕴,让他们具备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2020年1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专题部署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强调要“支持两地以‘一城多园’模式合作共建西部(重庆)科学城,使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随即,重庆市委、市政府“举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的战略部署;作为西部(重庆)科学城的主平台和核心区,重庆高新区迅速完成体制机制调整,实行经济社会一体化管理……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应时而生的新智慧教育,重庆高新区正以非凡速度强势崛起,呈现出一派生机蓬勃、欣欣向荣的大城景象。
那么,在“高速”“全新”发展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新问题”,避而不谈?迎面直击?
显然,答案是后者。
因为每一个高新教育人,把对教育的满腔热血、无限挚爱、坚定信念、不竭步伐和智慧谋略正源源不断地与这片新区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