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抓取标题
分享抓取摘要。
分享抓取图片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教育创新的核心竞争力。大足区以“好老师”工程为基础,有序推进名校长工作室、名班主任工作室、名师工作室建设,全力打造高水平教育人才雁阵,教师梯队攀升格局基本建立,名师群体效应效果显著。

如今,在大足的各个学校,名师工作室承担起了示范、引领、带动作用,“名师团队”建设成为骨干教师的“孵化器”,教师专业成长的“加速器”,年轻教师成长的“推进器”。

让我们走进大足区名师工作室,发掘工作室建设的亮点、特色及经验,探寻名师工作室的成长密码,翻开大足教育的新篇章。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课题研究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推进教学改革的重要载体。以科研促教研,让教师在钻研探究中驱动自身的专业提升,促进教育教学理念、方式、实践不断强化、更新、完善,最终实现高质量教育的创新发展。

大足区学前教育黄晓兰名师工作室自2021年3月成立以来,主持人黄晓兰就希望依托工作室建设,将14名学员打造成一支师德高尚、实践创新、专业素养强的学前教育名师后备梯队。对此,工作室将实现学员的专业发展作为重要建设目标,通过深耕课题研究,为学员搭建成长阶梯,带动提升学员个人的专业能力水平,让更多学前教育名师在大足“立起来”,为大足学前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新动能。

“工作室成立以来的重点工作就是课题研究,以此来促进学员自身的成长,也带动区域学前教育的向前发展。”从幼儿教师到大足区教师进修学校学前教育研究员,工作室主持人黄晓兰已在学前教育领域深耕20余年,先后主持主研过6项已结题的市、区级课题,其中一项科研成果获得区级一等奖,她个人也曾被评为重庆市教科研先进个人。

成为工作室主持人后,黄晓兰依托工作室建设,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带领着全体学员努力成为师德高尚、实践创新、专业素养强的学前教育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共同参与、研究1项重庆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立项课题《区县学前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的实践研究——以大足区为例》,1项大足区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立项课题《利用本土资源优化幼儿园社会活动的实践研究》。

“课题研究是促进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黄晓兰表示,开题、立项、研究、论证、总结成果等课题研究的过程就是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或追求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过程。对于参与共研的学员来说,涉及的专业能力是方方面面的。一是研究的前提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二是对课题的可行性构想需要学员具有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三是在研究过程中,要经过反复的教学实践去论证和革新,要求学员具备优秀的教育教学能力;四是研究成果有时需要通过撰写报告、论文来呈现,由此可以锻炼学员的写作能力;五是研讨交流时,学员可以从各自的分享汇报中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如何根据学员专业成长所需的能力来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

《学前儿童语言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语言领域重点章节的集体学习、《学前儿童社会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线上读书分享会、大足区“好老师培养工程”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培训;市内外学前教育专家讲座指导……一直以来,工作室通过读书自学、访学交流、专家培训等形式,不断来增强学员的理论学习。

课题筹备前期,对选题的确定还需经过反复细致的调研。黄晓兰就带着成员们日夜研读、查阅国内外学前教育相关的书籍、文献、数据资料等,再深入分析大足区内学前教育领域在课程开发、特色教学、文化建设、质量评价等方面的发展现状,从中综合凝练出新的研究课题。

工作室每月1次的主题研修活动,也都围绕课题研究而展开。为了丰富研究内容,成员们针对行政区划、自然资源、民俗民艺、名优特产、风景名胜、风味美食、大足名人等区内的本土资源,作了多次挖掘整理与筛选细化,将更多优质的本土资源运用在区内学前教育社会课程的开发与教学中。

对教学活动设计的研究,每位参研学员要以课程形式,分大、中、小班设计出对幼儿园孩子们更有吸引力的特色课程;在经过工作室全体成员对教学设计方案的集体打磨研究后,开展相应的主题研修活动,推选参研学员对课程进行课例展示;根据展示课的教学情况和效果,学员们再一次集体磨课。经过如此循环反复的研磨、交流、改进,最终形成适应大足区内幼儿园特色培育的课程资源。而工作室学员也在参与研究的过程中,刻苦钻研,不断学习,历练自我,专业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

自工作室成立以来,成员们作为各自园所的副园长、中层干部、骨干教师,承担了市级规划课题立项6项,结题4项;区级规划课题12项,结题6项。学员获得各类竞赛奖国家级10人次,市级8人次,区级10人次;撰写论文60余篇,其中获国家级奖项15人次,市级奖项18人次,区级奖项31人次。易京梅、杨阳、张寒梅3名学员参加2023年大足区“好老师”评选,获评为大足区学前教育骨干教师,杨阳、孙凌云、易京梅、谷怡由幼儿园的中层干部成长为副园长。

而工作室也在课题研究的推动下,采取送教帮扶、教育蹲点、指导讲座等形式,将研究成果覆盖到了大足区内更多的幼儿园里,为大足学前教育社会化课程提供了更多优质资源和教学范本,更好地发挥出了带动大足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引领作用。

在大足区实验幼儿园开展的利用本土资源优化幼儿园社会活动的现场研讨中,工作室成员韩前坤老师利用本土资源大足冬菜尖展示了一堂社会活动《冬菜大变身》。整个活动以了解大足冬菜为主线,通过“闻”“尝”“看”“讲”四个方面层层递进,全面让小朋友探索冬菜尖的气味、味道、制作过程并学习向游客推荐冬菜,引导幼儿了解家乡并萌发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工作室到大足区宝山小学附属幼儿园送教时,黄晓兰通过《游戏教学的魅力》微讲座,向宝山小学附属幼儿园教师和工作室学员分析了游戏作为幼儿园各类活动的基本方式,也是孩子们喜欢的学习方式,园方应如何开展游戏教学来推动幼小衔接,提升学前教育质量。工作室学员文川老师执教大班科学活动《纸张大力士》,选取了随处可见的纸张作为材料,引导幼儿关注身边的科学,小朋友在摸一摸、猜一猜、试一试中,探索不同形态纸张的承重力。工作室学员张寒梅老师执教的大班数学活动《记录模式》,则将枯燥的模式学习融入有趣的音乐活动中,让孩子们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掌握了AB、ABC模式,并用自己的符号、动作表示出来。

在大足区宝顶幼儿园幼儿园韵律活动教学研讨活动中,工作室学员罗永红老师在大班韵律《快乐拉面》展示课里教孩子们学习拉面技术,并制作牛肉面、小鸡面等不同口味和形式的拉面增加活动趣味性。黄晓兰在《核心素养下幼儿园韵律活动的教学设计与组织》专题讲座中,围绕教学程序设计、教师的语言、幼儿情绪的调整、幼儿“创造性”培养等方面作培训分享。宝顶幼儿园教师纷纷表示,此次活动增强了他们对韵律活动的认识,启发了原创韵律活动的奇思妙想,在引领他们专业成长的同时,也对园本课程的开发设计给出了指导性建议。

两年来,工作室通过微信公众号,以灵活多样、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推出7期居家亲子课堂,共14节亲子游戏,为幼儿家长提供居家学习与生活指导。工作室成员还承担起了大足区智慧教育中心“名师综合课堂”部分课程的微课录制,用行动昭示工作室领航发展驱动力。

大足区学前教育黄晓兰名师工作室于2021年3月由大足区教委授牌成立。工作室主持人黄晓兰,是大足区教师进修学校培训中心副主任、大足区学前教研员、重庆市幼儿园学科名师、重庆市学前教育骨干教师,重庆市基础教育教研项目评审专家工作室共有14名学员,分布于大足区各乡镇中心园。其中有5名是副园长,其余多为园所中层干部和骨干教师。

工作室以“幼儿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为基本理念,以“看见自己,立足根本,共同成长”为共同愿景,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专题实践为策略,以实现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实践创新、专业素养强的学前教育名师后备梯队。目前工作室成员承担市级规划课题立项6 项,结题4项,区级规划课题 12项,结题 6项。多名学员被评为大足区“好老师”、学前教育骨干教师等。

0100704501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