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教育创新的核心竞争力。大足区以“好老师”工程为基础,有序推进名校长工作室、名班主任工作室、名师工作室建设,全力打造高水平教育人才雁阵,教师梯队攀升格局基本建立,名师群体效应效果显著。
如今,在大足的各个学校,名师工作室承担起了示范、引领、带动作用,“名师团队”建设成为骨干教师的“孵化器”,教师专业成长的“加速器”,年轻教师成长的“推进器”。
让我们走进大足区名师工作室,发掘工作室建设的亮点、特色及经验,探寻名师工作室的成长密码,翻开大足教育的新篇章。
“人人都是劳动教育指导者,人人都是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者。”在“大足区邓本莲劳动教育、综合实践活动名师工作室”里,学员们都是“跨界融合”的能手。他们擅长在课堂上将各学科知识融会贯通,注重以综合实践活动学习方式开展学科融合教学。学员在教好本学科的同时,逐渐成长为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学科带头人。
主持人邓本莲与全体学员依托工作室这样的集培训、科研、教学于一体的教师发展共同体,深入探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注重学科知识融合,凸显动手实践,突出知识的运用,提高了学员的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和跨学科教学能力,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工作室将培养目标定为“融合发展,多元成长”,使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课程实施高度融合,以此发展学员专业能力,指导学生成长。
工作室学员最初都不是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专职教师,其中有语文、数学、通用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于是,“人人都是劳动教育指导者,人人都是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者”已成为工作室追求的目标。邓本莲希望在学科融合背景下,依托工作室建设,搭建一个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发展平台,通过理论学习、实践活动、教学研究等,提高学员驾驭这两门学科的能力,指导和激发更多教师热爱这两门学科,并学会两门学科的基本教学方法,以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如何带领教师走进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现专业成长?邓本莲介绍,工作室成立以来,以多种方式为学员提供学习、展示、交流的机会,让他们在课题研究、优质课展示、随堂课研讨中不断获得自身进步。同时,要求学员以带徒弟的方式,带领本校更多教师共同进步。
工作室的学习、实践与探究活动丰富多彩。一是强化理论培训学习,深入学习和研讨《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等专业知识,学习教育专著,努力提高学员的教育理论水平;二是组织学员到到江津、潼南、铜梁、永川、南岸、渝中等区县考察,交流学习体会,分享教学教研经验,开阔学员视野;三是注重对外合作交流,经常与荣昌区“黄珍辉名师工作室”、綦江区“王身伟名师工作室” 、潼南“邓小东名师工作室”等开展联合教研活动,共同探讨学科领域的重点、难点和前沿性问题;四是请进来,特邀市内外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学科专家来大足举办讲座或授课,着力提升学员的学科素养;五是经常组织学员上研究课、示范课,或说课评课,或参与优质课竞赛,或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全方位、多角度为学员搭建展示平台,提升学员的教学技能。
如今,邓本莲名师工作室的学员,已有1人获评重庆市骨干教师、4人获评区级骨干教师、2人成为校级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其中,1人带领学校劳动教育团队成功申报重庆市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创新基地。学员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300余人次。
2022年5月,大足区召开全区中小学劳动教育现场推进会。会议展示了大足区各学校劳动教育取得的成果,深入探讨了劳动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如何管、如何教、如何学、如何评等关键要素,为大足区教委管理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推进课程规范化科学化实施提供科学依据、指明了实施路径与方法,深入推进了全区中小学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有效实施。
近年来,工作室针对区内中小学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的重点、难点及其前瞻性问题,深入研究课程的“管、教、学、评”实施办法,切实推进大足区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与发展。工作室已成功申报《区域推进新时代劳动教育实践研究》《基于大数据的小学劳动教育评价体系研究》《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融合研究》等市区级课题。通过研究,课题组制定了大足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标准、劳动教育评价标准、劳动教育任务清单。目前,大足区的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已成为优势学科,是大足教育的一张名片。
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科高质量建设,最终应回归校园、见诸学生成长。
邓本莲介绍,工作室聚焦课堂,以劳动教育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劳动教育关键环节为框架、以劳动素养为导向,构建了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的“五阶范式”——“任务启动明意义,方法指导学技能,操作实践种体验,展示交流善反思,总结拓展传精神”,破解了劳动教育的难题。构建的综合实践活动“四度四真”课堂模式(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探究的深度、生成的高度),实现了以真情境、真任务点燃学习热情,以真问题、真探究促进深度实践,以真评价、真反思实现真育人。
“我们提倡教师以生为本,转变教学方式,通过主题式、体验式、项目式等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邓本莲说,以种红薯实践活动为例,学生种下红薯后,还要随时研究、观察和记录红薯的生长状态;红薯收成后,在充分了解红薯营养价值的基础上,制作各种红薯类食品。学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围绕红薯展开“小课题研究”,在探究实践的过程中习得知识、形成技能。
教学要适时而变、顺势而变。工作室学员唐兢晶老师和学生们发现种植“五彩豆”时,总有一种颜色的豆子一直被老鼠啃食。“为什么老鼠只吃那一种颜色的豆子?”于是,唐兢晶引导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查资料、思考,让学生从不同豆子的颜色、形状、气味等展开探究,虽然未得出科学结论,但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学会了科学思维的方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豆类食品的营养价值,她还带着孩子们采访医生、作访问笔记,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为了确保豆芽良好生长,她又引导学生思考并动手制作自动浇水器,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在这样一个个有趣、有用、有效的劳动实践项目中,教师更多的是引导学生去实践。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实践创新等活动中发展了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大足区邓本莲劳动教育、综合实践活动名师工作室成立于2021年3月。工作室以“研训合一”的培养模式,搭建集培训、科研、教学于一体的教师发展平台,促进全区劳动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劳动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育人质量。
聚焦大足区中小学劳动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的重点、难点及其前瞻性问题,工作室以课题为抓手,深入研究劳动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教、学、评” 等要素,构建劳动教育“五阶范式”,打造综合实践活动“四度四真”课堂,切实推进大足劳动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大面积、常态化、科学化实施,带动劳动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