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抓取标题
分享抓取摘要。
分享抓取图片

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改变各领域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

2023年上半年召开的数字重庆建设大会,吹响了数字重庆建设的“冲锋号”,并引领推动重庆教育加“数”跑。

在这一转型浪潮中,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下称“重电”)正乘风起势,充分发挥其电子信息特色办学优势,以数字化赋能职教事业高质量发展。

与华为、中兴等企业,共建智慧教学场景、智慧教育平台、智慧就业服务体系,每年为社会输送6000余名数字化领域技术技能人才……这样的场景,已逐渐融入该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成为数字化转型发展的生动注脚。

“近年来,重电以‘双高’建设为契机,在‘数治’道路上蹄疾步稳,实现了技术和教育双向赋能,在数字教育建设中凸显有重电特色的数字化转型新范式。”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

党性教育基地数字化平台、“智慧+”党建平台、党员数字化学习实践平台、运用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推动思政课数字化转型……

在重电,这些“科技感”满满的数字平台或场景应用已屡见不鲜,作为学校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方面,数字党建、数字思政建设,是学校推进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内容。

如何以数字化赋能党建、思政工作发展?

重电打出了一套“推进数字党建”“打造‘智慧+’党建平台”“数字赋能思政”的组合拳。

“通过数字技术赋能和支撑党建,能够对党的建设进行全方位、多维度的管理和服务。”重电马克思主义学院教研室主任汪麟说,在重电智慧党建平台上,师生们不仅可以实现线上办会、线上报告、线上验收党建项目,还可以随时随地自主研学,获取相关政策文件,甚至是全网的党建课程资源。

数字化赋能,还助力重电的党建质量和效果进一步提高。

近五年,学校成功获批重庆市“青马工程”教学基地、重庆市“三全育人”综合试点改革高校、重庆市首批新时代高校党建“双创”示范高校。累计培育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4个,重庆市首批新时代高校党建“双创”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6个。

为推进数字化大思政格局的形成,重电主要依托“数智马院”项目,从教学资源数智化、教学办公条件数智化、数智化平台搭建上精准发力。

锚定“数智马院”发展目标,教师们深耕教学研究,运用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开展互动教学、党教融合,探索“人智协同”、积极构建“数字+思政”新模式,推动图像资源数字化、混合式教学展示和学生数字素养提升的思政课数字化转型。

“我们在建设过程中,结合了学校物联网、网络信息安全等专业的优势,积极开展人智协同、党教融合。”重电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冉鑫说,通过数字化赋能发展,学院教育教学呈现出新景象,譬如师生们在党性教育基地用VR虚拟仿真设备体验红色故事,在思政课上作数字画、虚拟画、情景画等等,更显身临其境,全面提升了教育教学效果。

冉鑫表示,“数智马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不仅打破了时空限制、无限拓展课程资源,还能实现人机交互,打通与国内其他数字博物馆或展馆、校内虚拟仿真教学平台的互联通道。

学校党委书记孙卫平认为,数字党建和数字思政,都是在新形势下运用新技术产生的新型工作方式,极大提高了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ICT学院,是重电构建的16个产业学院之一,先后搭建了华为实训基地、华为认证培训中心、ICT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是学校扎根信息特色土壤,结出的数字化人才培养硕果。

通信系统运行管理专业的贾普仁,正是尝到果实“甜头”的新一届毕业生,他在校期间取得了华为的数通方向的hcie证书、华为ICT大赛实践赛道网络方向全球特等奖,目前已收到技术服务工程师岗位的高薪offer。

“学校通过校企合作打造的ICT产教融合实训云平台,对于同学们从专业入门到毕业就业,都起到了关键作用。”贾普仁说, ICT产教融合实训云平台就像一个异度空间,老师教学使用它会效率倍增,学生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随时进行“修炼”。

产教融合实训云平台是什么?

重电通信学院教师林勇表示:“产教融合实训云平台,即通过技术革新,将5G、交换路由等设备及仿真软件上云,形成线上实训空间,支持远程访问接入、资源调度,突破基地设备使用的时空限制,极大提高设备使用率,实现实训内容、实训过程、实训管理的数字化。此外,实训云平台还动态采集了ICT产业链2000余家企业岗位需求,能根据大数据智能化生成企业岗位能力画像。”

“在线视频学习、在线实训、在线测试,都是我们‘练等级’的方式,虚拟仿真系统会让大家沉浸其中。”贾普仁说,平台的“数智化”不仅在于海量学习资源、真实企业项目的获取,还在于真实的教学互动、和教学反馈。每项课程完成后,系统会生成学习者能力评估画像,同时会对比企业岗位能力画像,提出建议、匹配任务,这样的数字化赋能,让同学们实现了快速成长。

产教融合实训云平台,正是重电通过数字化赋能,进一步助推实现产教融合新生态的缩影。

近年来,重电已形成一批职教集团实体化特征运作、共建产业学院命运共同体协同育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高质量培训的模式和经验。

学院牵头成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长江经济带”等12个产教融合发展联盟,依托华为、长安汽车等龙头企业共建华为ICT、智能制造等16个产业学院,搭建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等6个职业技能服务平台,深度服务永川大数据产业园、成都温江高新产业园等12个园区。学院27个专业联合30家企业共同开展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联合193个规模以上企业开展了校企合作。建立了“华为实训基地”“华为认证培训中心”,共育ICT人才。

由此,逐步形成了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的产教融合生态,共同培养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一面黑板,N套习题的传统教学模式,早已经无法跟上数字化时代人才培养的脚步了。”

提起数字化赋能教学改革,重电教师肖山记得很清楚一组数据——在重电数字化学习平台,可供学生选择的数字化课程有1800余门、数字化资源达到了22万余个。

近年来,重电牢牢把准数字化人才“风向标”,立足现代化治理体系加“数”奔跑。

——以强化治理为关键,深化数字人才保障机制改革。

深化以群建院改革,积极打造“大格局、大学院、大管理、大保障”的校院两级内部治理格局,进一步激发院系办学活力。同时,坚持顶层设计,进一步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绩效激励、专业群评价、质量诊断等保障机制,完善治理体系和提升数字治理能力。目前,学校基于数智优势,已建立数据治理制度体系,以及基于数据服务创新的智能化管理的决策指标体系、监测预警指标体系和规范的数据使用权限管理制度体系,实现“业务场景数据化、数据场景业务化”数据治理格局,形成“数据即资产”的数据治理文化。

——以专业建设为主线,打造数字经济特色专业群。

重电紧密对接重庆市“芯屏端核网”全产业链、“云联数算用”要素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构突出电子信息和智能化特色的14个专业群,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目前,学校布局了5个世界水平专业群,包括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物联网应用技术等,对接5G、大数据、云计算等核心技术。同时,新增工业互联网、区块链等专业,完备数字经济变革所涉核心技术的专业链布局。设立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完善专业对接产业动态调整机制,建立专业群绩效评价制度,促进专业群可持续发展和适应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此外,重电还在数字化学习平台建设、教学管理评价等方面作出有益尝试。以智慧教育环境构建项目为例,重电教学团队通过打造智慧校园综合信息平台,研发了“教、学、研”共生的教学模式。该模式入选世界职业教育大会职业教育信息化优秀案例奖,学校也成功入选世界职业教育大会职业院校智慧院校50强。

重电图文信息中心负责人李林介绍,学校从2013年起,利用超星泛雅平台开展线上教学,启动数字课程教学。2016年制定《数字课程建设方案》,2018年组建课程改革工作机构,成立了课程教学改革专家委员会,聘请校内外教育教学专家和企业兼职教师,专业指导数字课程建设工作,积极推动数字课程革命。

由此,重电教育人沿着特色路径,“育见”了新风景。

近五年,培育数字化交叉融合型人才3万余人,学生获国家级技能竞赛奖项345项。

自主培养省部级及以上拔尖人才100余名。现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个、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2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近五年,教师技能竞赛获国家级奖项44项。

“打造数字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助力地方产业转型升级,是重电发展的应有之义。”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聂强认为,重电在办学中,必须要服务地方产业发展。

思之深,行之笃,重电已翻开了服务巴渝发展新篇章。

数字科教机制培养创新人才——重电依托技能大师工作室、工程中心等平台,围绕产业数字化升级等重大工程,开展科技创新,鼓励教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助推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教师带领学生参与技术创新的比例达90%以上,科教协同育人机制逐渐形成。

作为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重电创新构建“职教集团-产业学院-实训基地”三位一体的数智人才培养模式,每年为全市输送大数据与智能化等领域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6000余人。

数字平台互享提升服务质效——重电与重庆国家应用数学中心深度合作,开展医疗、医保、医药数据资源多跨协同治理的支撑技术研究,解决了跨域数据互联互通的技术难题。围绕重庆产业转型升级技术需求,探索“园区出题、学校立题、平台破题”的技术水平提升创新模式。

以集聚人才为核心抓手,面向智慧建筑、智慧医疗器械等数字产业方向,以合作共建省部级研发平台为主要依托,确立“学校-企业-园区”多方共建共享的“矩阵式”科研组织形式,实施有组织的科研,服务重庆数字化民生工程。

数字项目牵引赋能经济发展——创新“孵扶联动”培养平台,校内培育双创孵化平台、协同创新中心、卓越工匠工坊、专业实训基地等项目孵化平台,校外打造企业实训基地、高技能培养基地、企业孵化基地、产业园创新基地等发展扶持平台,持续提升学生创新发展能力。

启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教融合基地”建设,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度。与永川合作共建“产城职创”融合发展试验区,联合申创市域产教联合体,助力重庆产业转型升级。

到2035年,重电将着力构建起电子信息特色鲜明、与地方产业互动、专业结构优化的学科专业体系,专业与重点产业匹配度不低于98%,强力支撑重庆大数据智能化产业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需求。

数字化时代,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数字化已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教育领域,数字化转型也已深入人心,数字化教育不仅可以提供更加丰富、多样化的学习资源,还可以通过智能化、个性化的教学方式,满足学生的需求,让更多人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智联六合,信安九州。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始终自觉肩负开辟教育数字化新领域的发展使命,以数字化转型助力学校“双高建设”、助推职教事业高质量发展、推动重庆建设“智造重镇”“智慧名城”,开启新时代“领航之路”。

0100704501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