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创办于1929年,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学校学科门类齐全,含理、工、经、管、法、文、史、哲、医、教育、艺术11个学科门类。
答:志愿填报是考生与大学之间的一场“双向选择”。建议考生和家长朋友们从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考虑。一要对自己做到“两清”,既要清楚自己的分数、排位、兴趣、擅长领域等,又要清楚自己能够报考的类型,如是否具有国家专项、高校专项、民族班等报考资格,是否达到体检要求等。二要对高校做到“三解”,了解高校的办学实力,了解学科专业设置情况,了解本科人才培养特色等。高考综合改革省份的考生,还要充分掌握志愿填报规则。
现在各种信息渠道众多,在此也提醒各位考生和家长,一定要提高警惕,务必通过阳光高考平台、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官网、各校官方网站官微等渠道,提前了解有关信息。志愿填报时,也可以参考过去两年各校的招生录取情况,结合自己的分数和位次,做出选择。重庆市从2021年开始实行“专业+学校”的投档模式,平行志愿下,可参考“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的策略来进行填报。
答:学校今年新增工科试验班(新工科类)大类招生,包含机器人工程、智能制造工程、智能建造、储能科学与工程、碳储科学与工程、智能采矿工程等6个专业,重点招收培养新工科领域的专门人才。根据学科基础共性,学校还打造了工科试验班(经济与管理类),原3+1+2改革的8省区市合并形成了工科试验班类(环化健康类)。2023年对大类结构也进行了优化,调整了工科试验班(工程能源类)、工科试验班(电气信息类)、工科试验班类(环化健康类)等大类的包含专业。
2023年学校新增两个专业,分别是供应链管理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供应链管理专业是学校瞄准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而设立的新专业,该专业大一新生按工科试验班(经济与管理类)大类培养,大一结束后分流部分学生进行专业专门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是学校为加大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培养力度,依托马克思主义学院设立的新专业。作为重庆市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马院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和博士学位授权点,具有完整的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该专业拟按专业进行招生和培养,旨在培养具有坚定政治信仰、扎实理论基础、良好实践能力、较强创新能力、高尚道德品行的新时代复合型人才。招生录取中,在重庆市等部分省份设在普通类提前批,部分省份设在普通类普通批。 以上详情可通过重庆大学本科招生网及各省招生计划手册上查询。
答:重庆大学招生类型涵盖多种,如强基计划、艺术类、国家专项、高校专项、高水平运动队、民族班等,其中专项计划主要包括国家专项计划和高校专项计划,具体报名条件和要求需以重庆市招办审核为准。我校2023年在重庆市国家专项计划名额为18个,考生如果符合报考条件可在相应批次直接填报重庆大学国家专项计划。
高校专项计划的招生对象为农村及脱贫地区(具体范围由省招办制定)的农村学生。报考高校专项计划的考生需按我校招生简章要求完成报名,并进入我校合格名单方能报考(目前已发布合格名单)。我校2023年在重庆市高校专项计划名额为21个,合格名单中的考生可在高校专项计划相应批次填报志愿。
答:考生首先要了解目前国家和各高校都有哪些针对特殊群体的招生政策;其次,要了解不同政策的报考要求是什么,如强基计划针对哪些群体、国家专项针对哪些群体等,具体可以通过阳光高考平台或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官网、高校招办网站等查看;在此基础上,审视自己是否具备相应政策的报考条件和要求,具备资格则可以根据省招办或不同高校对相应类型考生的招生要求与报考流程等进行报考。最后,志愿填报阶段,在相应批次填报志愿,如具备国家专项计划报考资格的同学,直接在志愿填报阶段进行报考;具备高校专项计划报考资格的同学,需根据不同学校的招生简章,提前报名并提交资料等,资格审核通过后方可填报志愿。
答:重庆大学是中央直管、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学校创办于1929年,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学科门类齐全,含理、工、经、管、法、文、史、哲、医、教育、艺术11个学科门类。作为一所工科实力雄厚的综合性大学,学校按照“强化工科、夯实理科、振兴文科、繁荣社科、拓展医科、提升信科、推动交叉”的思路,不断优化学科布局,构建一流学科生态。学校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土木工程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学校1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进入ESI世界前1‰。学校61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1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或国际认证;13个专业在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评级为A+;数学、物理两个专业入选国家“强基计划”;作为建筑老八校之一,建筑土木类相关专业也是我校传统优势专业。此外,曙光计算机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成功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大数据与软件学院入选国家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学校人文社科类专业也在不断突破。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先后通过了AMBA、AACSB、EQUIS三大商学院国际认证,学校的文学作品获得鲁迅文学奖。
具体学科专业情况,考生可以通过学校招生官网官微等进行查看。
答:近年来,重庆大学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紧紧围绕“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建设目标,不断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持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积极推动理工交叉、文工交叉、医工交叉,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体系,大力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和重任的时代新人。
早在2012年,重庆大学就围绕国际化、理工交叉、文史哲复合型人才进行探索,先后成立了弘深学院、博雅学院、重庆大学—辛辛那提联合学院。2018年,学校召开本科教育大会,发布《重庆大学本科教育2029行动计划》,创造性地构建了“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的多元化、多维度、个性化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遵循“全纳包容、多元设计、多维支撑、个性发展”的思路,全面培养具有“5C”核心能力(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交流能力、合作能力、可持续学习能力)的复合型人才。2021年重庆大学本科教育又迈出关键一步,正式推行“本科生院”运行模式,全面推进大类招生、大类培养和大类管理。
学校大力实施理科、工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和高水平文科人才培养计划,强化学科基础知识和学科交叉培养。继续推进和深化卓越工程师、卓越法治人才、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实施本科生荣誉计划,开展富有挑战性的荣誉课程和高标准的科研实践,形成多样化评价、监测及反馈机制。建设融贯三类课堂的育人体系,继续实施重庆大学“晨曦计划”“启航计划”,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强化实验、实习、实训项目建设,建立本研一体、具有良好传承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新模式。坚持“走出去”,深化与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合作办学,建立系统的国际化课程体系,设立学生海外访学基金,拓展海外学习资源,有步骤有重点地为“一带一路”等需求培养专门人才。以下是若干极具中国特色重大风格的本科人才培养案例介绍。
国家(重庆)卓越工程师学院明月科创实验班:培养未来产业创新领军人才。重庆大学是首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试点单位。作为重庆大学新工科教育改革的“试验田”,重点面向智能网联汽车和机器人应用创新领域,培养家国情怀浓厚,富有工程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国际化视野宽阔的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学院下设的明月科创实验班,实施以项目为驱动的人才培养模式,打破传统学科分类界限,从全校15个专业学院选拔组建交叉教师团队,开展探究式教学,课程挑战度高,学业与创业同步,学生一、二年级进入学生交叉创新中心开展研究工作,三、四年级进入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主题实验室开展研究。达到毕业要求后,可授予机器人工程、人工智能等新工科专业学士学位或产品设计艺术学学士学位。该项目面向理工科和设计学相关专业新生进行二次选拔,每年招收60名学生。
弘深学院:培养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学院致力于培养综合素质优秀、学科基础扎实、创新能力突出、国际视野宽广的拔尖人才,造就具有家国情怀、人文情怀、世界胸怀,能够勇攀世界科学高峰、引领人类文明进步的未来科学家。学院面向理工类大一新生进行二次选拔,现开设了计算机拔尖班、数学拔尖班、物理拔尖班,采用书院制育人、“3+1+N”本博贯通培养、专业+微学位”学科交叉培养模式。学生在获得主修专业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的同时,修满相关专业微学位规定课程,可获得学校相关辅修专业证书。近三届毕业生继续深造比例超过80%。
重庆大学-辛辛那提大学联合学院:培养工程领域拔尖人才。依托重庆大学突出的工科优势,在国内首次引进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先进的校企联合培养(Cooperative Education,简称Co-op,即课堂理论学习与企业带薪顶岗实习交替进行)模式,采用全英文教学,旨在培养适应国家发展需要、具有国际视野、基础扎实、工程能力突出的创新型人才。现开设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两个专业。学制五年(1+3+1),毕业生可获得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和重庆大学学士学位。
博雅学院:高水平文科精英人才培养。借鉴国际上注重宽口径、小规模、高质量的“liberalarts education”本科教育理念,秉承我国古典书院教育传统,以经典阅读为方法,实施大类培养,通过跨学科组织教学、学术研究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杰出研究人才。学院采用“先通识再分流”的培养模式,即一、二年级实施不分专业的通识教育,提供大类培养核心课程,注重基础性综合训练;三年级实施专业分流,学生根据兴趣和意愿在文、史、哲三个专业之中选择一个方向主修,本科毕业者可分别授予文学、历史学、哲学学士学位。
答:如果考生对录取的专业不满意,除了大类分流外,重庆大学还为大家准备了两次选择新专业的机会。
第一次为面向新生的二次选拔:新生进校可参加弘深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拔尖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拔尖班、物理学拔尖班)、重庆大学—辛辛那提大学联合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明月科创班)、会计学(启兹会计国际化方向班)等的二次选拔,具体详见随通知书发放的《入学须知》。
第二次为转专业。学校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权,除部分有特殊要求的专业不能转出,如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专业录取的学生入学后不得转入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专业(类),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入学后不得转入非强基计划专业,艺术类专业录取的学生入学后不得转入非艺术类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录取的学生入学后不得转入其他专业(类)。其他符合学校转专业管理规定的学生在具体专业培养一学期后(个别有特殊培养要求的专业除外),可申请转专业,“转出无限制,转入定要求”,具体以学校相关规定为准。
此外,学校还实施主辅修制度。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辅修其他专业,构建复合型知识结构,完成辅修专业规定课程的学分,并在获得主修专业毕业证书后可发放辅修专业证书;符合授予学位条件者,学校授予辅修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