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抓取标题
分享抓取摘要。
分享抓取图片

总有一条大道
让巴蜀学子成就梦想

" 解读巴蜀中学“全面发展 卓越成才”的育人之道 "

阅读全文

梦想,犹如一束光,是点亮黑暗的明灯,是漫长人生旅途中永不迷失方向的指南针。

梦想,对于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中学生而言,更是他们内心深处的渴求,是不懈奋斗的动力源泉。

一所中学,如何为学子铺就更多通往梦想的“星光大道”?

在巴蜀中学,从建校时期写下“发扬文化、扶植思想”“教育绝没有止境”的《巴蜀宣言》,到“今天的教育为未来而教,今天的学习为未来而学”的经年实践,她总保持着对未来趋势的高度感知,不断设计、完善具有巴蜀特色的教育模式和路径,书写“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巴蜀答案。

由此,引领学子们走进一段“山海乘风”的学习成长之旅,让他们在这段巴蜀旅程中不断“成人”“成才”“成己”“成功”,奔赴自己心中的那片梦想的“星辰大海”。

巴蜀通过课程涵养学子人生,推动教育向美而行。

奠基“成人”之道:
以德为先,让“善雅志”润泽学子一生

教育,以立德为先。

因“教育救国”而生的巴蜀中学,拥有深厚的爱国主义传统,将爱国之“大德”,放在德育之首。

“这关切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巴蜀人的回答铿锵有力。

爱国主义教育,让每一个巴蜀学子厚植家国情怀。

巴蜀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特别融合了校史、校友等资源。

建校九十年来,巴蜀培养出了许多胸怀“国之大者”的优秀校友,他们“爱祖国、向往未来、爱事业”的大爱情怀薪火相传,成为了巴蜀德育最生动、最鲜活的案例。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下称“两院”)院士、校友张焕乔,曾回母校为全校师生做“科技创新并不遥远”主题讲座;

两院院士、巴蜀中学校友吴天一,在青海西宁家中,向到访的巴蜀中学校庆办老师们,讲述了他在巴蜀中学求学期间立下报国之志,后考入中国医科大学、在中国人民志愿军512医院工作等故事……

学校“中学生家国情怀教育的实践样态与提升路径研究”,获重庆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重点课题立项。爱国教育在教育科研中走向深入。

从爱国主义教育,到更加全面深入开展德育工作、加强和巩固德育的首要地位,回答好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问题,巴蜀通过不断思考、实践、总结,逐步形成和完善了“善雅志”德育理念,实施“315”德育模式——

“3”即善、雅、志三个维度,善为根、雅为骨、志为魂,包括向善教育、优雅教育和宏志教育,开辟了一条以学生为主体的道德培养的新路径;“1”是指打造一支富有特色的师资队伍,彰显教师是学生行为的示范者;“5”是指德育教育五部曲,以文化建设为基础、以德育目标为抓手、以课程资源为重点、以品牌活动为依托、以特色表彰为激励,让善雅志教育有效落实。

在巴蜀,班主任队伍践行德育引领,以“善雅志”浸润学子人生。

在巴蜀,每月都有一个德育教育主题。

如9月,以传承中华美德、争做文明学生为主题,突出优雅教育;10月,以关注心理健康、共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突出向善教育;11月,以革命传统教育、树立理想信念为主题,突出宏志教育;12月,以艺术陶冶情操、经典浸润人生为主题,引领学生的“善雅志”。

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队伍,巴蜀对班主任团队提出了“尊重和爱心是师德的灵魂”“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领导学习的榜样”“班主任是人格的放大”“爱是教育学生的情感基础”等一系列主张和要求,为德育工作夯实了基础。

“巴蜀大讲堂”,让学子们近距离接触院士、专家等学界泰斗、感受“大家”魅力,“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树立远大志向……

巴蜀学子在每一个赛场上,都是耀眼的星。

经年累月,巴蜀如润物细无声一般,在学子心中埋下“善雅志”的种子,尤其激发了他们为梦想而奋斗的凌云之志——

今年,在第三十二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中,巴蜀中学高 2024 届 9 名学子全部获得金牌。税国轩、肖博闻、魏昌鹏、王明臣、钟有依等5位学子入选国家集训队,保送至北京大学或清华大学。

税国轩感慨,学校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各方面的投入都非常多,“每次想偷懒的时候,一想到多年来的努力和付出,就激励着我往前学,拼了!”

冯政玮在2023年信息竞赛国赛中获得了金牌,他们团队8个同学,跟教练亦师亦友,放假时,还会和教练在一起,相互鼓励、共同进步,或通过团队活动等方式缓解压力。

“球不落地,决不放弃!”今年,巴蜀中学女排小将获得第二届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初中组排球联赛冠军,在被问及是什么信念支撑她们时,队长贺圣杰如是说。

贺圣杰的冠军之路,并非坦途。

这个初一才从田径队转到排球队的姑娘,第一次代表学校出去打比赛就崴了脚,拐杖拄了很长时间,导致思想上也有波动。

“在体训队,刚开始打技术的时候,非常枯燥乏味,自己觉得打得很好了,完全理解不了教练为什么还要那么严厉。”贺圣杰说,随着一次次比赛的锤炼,她终于明白了教练用心良苦。

“作为新时代青年,应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征程中,主动接过接力棒、勇担重任,不畏艰难险阻,以青春之我创造美好未来。”巴蜀中学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也是学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意义所在。

为了让德育教育浸润学子心灵,巴蜀中学特别注重日常德育浸润,突出日常文明礼仪培养,突出“教师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以教师言行示范、以学生为中心,营造巴蜀校园温暖爱生的德育生态场。

校友涂华康说,虽然中学毕业已多年,他仍然记得许多美好瞬间。比如有个周末,几个同学在校内一块草坪上打羽毛球,正好时任校长傅唯泉经过,旁边有其他同学赶紧提醒这里不能打羽毛球,但傅校长说:“怪我们没有给学生提供打羽毛球的场地,让他们继续打。”这一句话,让他至今难忘。

为关注学生身体健康、找到更多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学生处主任余娅说,巴蜀体育教学团队在传统课程上不断创新。比如针对学生久坐的问题,就启动夜跑锻炼计划;大课间30分钟,在第九套广播体操做完后,还有根据网络歌曲编的武术体操……

正由此,巴蜀学子被激发出更多的爱意与善意,能够更好主动学习、拼搏进取,享受充实成长的幸福,逐步成长为人格健全、身心健康、拥有终身学习能力人。

浇筑“成才”之道:
教改创新,让“一天·六年”照亮学子一生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

这一方教室,熟悉的班级,陪伴着巴蜀学子每一天、巴蜀生活整六年,这里装满了同学们的青春与激情、老师们的耕耘与付出,寄托着对未来的希望。

巴蜀课程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为巴蜀学子开辟更多成长跑道。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

巴蜀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着眼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强调“精教博学、特色教学”,从未停止追求教学的精进之路。

近年来,学校持续推进教学改革,对教学常规的规范完善、对教学方法的探索优化、对教研方式的革新提质,进一步构建了具有巴蜀特色的教学模式——

建立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多元发展的教学模式。即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因材施教,从而有助于挖掘学生潜能、张扬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方式上,以“改革课堂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理论基础,实施以“三元一区”为核心内容的课堂教学方式改革。

在教学策略和手段上,强化主体意识、构建深度课堂、优化作业设计、挖掘学生潜能,积极探索建构“模块化”选修课程及课堂教学新模式,推动“双减”政策落地生根。

譬如,物理学科采用 “333”教学模式,即“三自主”,自主学习、自主归纳、自主体验;“三不讲”,学生懂的不讲、讲不懂的不讲、讲懂了很少用的不讲;“三必讲”,即基础核心必讲、思路方法必讲、问题疑难必讲,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全市乃至全国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

在巴蜀老师的课堂上,有的老师以知识框架搭建课堂主线和骨架,有的老师以核心问题驱动教学,有的老师以合作探究展开课堂研讨……种种内含思考和讨论的设计,以及学习任务的引领,驱动着孩子们不断进行深度思考,不断得到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锻炼和提高。

巴蜀中学的心理课,有一个问题解决式的模块化呈现。比如上到“记忆力”和“学习能力”板块时,以往的心理课教学会告诉学生,记忆是什么、记忆的机制是什么,但是在模块化教学当中,它会更深入体现到实际的问题当中,让学生去体验睡眠的状态、冥想的状态,自主训练记忆能力。

数字赋能教研,巴蜀教师为学生开拓更加广阔的世界。

巴蜀云校,还着重技术赋能、数字化教学方面的探索。巴蜀云校负责人李占利说,云校通过数字技术,让更多学生体验巴蜀课堂,同时又通过“双师课堂”模式,体现教育的温度……

由此,巴蜀课堂真正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体验式学习、自主学习中得到真实的成长。

从课内到课外、从课堂学习到活动实践,巴蜀中学还着眼于活动育人,进一步提高学生在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打造全链条育人路径——

一是学科活动。比如语文拓展阅读,学校在全校各年级都开设了语文阅读课,既有传统课堂阅读,也有图书馆阅读延展模式,甚至还有辅助平台阅读模式,包括建立班级图书馆、年级流动阅览平台、年级拼书活动、书目推介等等;比如“巴蜀大讲堂”,邀请了很多文化名人名家进校园开设讲座。

二是年级活动。比如高一“我的完美高中生活”(向善教育——演讲赛)、高二“我的拼搏高中生活”(优雅教育——辩论赛)、高三“我的幸福高中生活”(宏志教育——百日誓师)。

三是学校活动。结合时节特点,确立了“春夏秋冬”四季主题特色德育活动:春季体育节、夏季生命周、秋季社团周、冬季艺术节等等,以活动育德,琢玉成华。

巴蜀中学舞团在联合国总部演出《爱莲说》,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

巴蜀的社团活动,也丰富多彩。巴蜀风文学社是最悠久的学生社团之一,2017 年评为“全国优秀中学生国学社团”;巴蜀中学音乐社举办了多届校内外音乐会,作为牵头社团,联合重庆多所中学创建了重庆市中学生音乐社联盟,组建乐队并发行专辑;巴蜀中学模联社,迄今为止一共参加了9次国际会议,5 次北京大学全国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

由此,巴蜀得以让每一个孩子被看见、向阳而生,实现综合素养能力发展,为一生幸福奠基。

精雕“成己”之道:
激发潜能,让个性飞扬精彩学子一生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

只有不断发现学生的潜能与个性,才能让他们真正找到热爱的事情、激发学习的动力,得到适合的发展机会和成长空间。

巴蜀中学,在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多元发展的教学模式基础上,以更多课程和平台,畅通多元成才道路、搭建个性发展“立交桥”,进一步实现“挖掘潜能,张扬个性”的特色办学成效。

丰富多元的社团课程,让巴蜀学子拥有更多的可能。

多元课程方面,学校开设了丰富的校本课程,丰富多彩,各具特色:“餐桌上的科学”“重庆古迹遗址寻踪”“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生命科技与伦理道德”“花样年华—插花艺术入门技巧”等24门课程获评市级精品课程。

此外,还有近80门校级精品选修课供学生选修,全面铺开素质教育模式、推进学校课程改革。其中,2015年邓履虹的开设“俊朗少年养成教育”,2016年王红英开设的“优雅少女俱乐部”,以及2019年刘欣开设的“青年领袖营”等选修课程广受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和业界赞誉。

巴蜀竞赛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

近年来,学校充分发掘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学生,努力构建“四维六翼”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打造有追求有理想的创新型人才。学校在高中数、理、化、生、信息学等奥赛以及科技创新活动中屡创辉煌:国家集训队人数、全国金牌人数、全国联赛一等奖人数均进入全国前十强。北大数学英才班、北大物理卓越计划、清华丘成桐数学领军计划、丘成桐数学英才班、丘成桐物理攀登计划等人数位居全国前列。

艺体教育方面,在满足学子兴趣需求基础上,也为学子在艺体专业化发展上进行了托举。巴蜀中学学生交响乐团、合唱团、舞团、剧团在在全国中学社团中声誉卓著;体育方面创建了以女子为主的排球、篮球、足球三大球队伍,男足、男篮也初露锋芒。

2016年,学校成立清美班,以培养“文化+专业”双优的美术精英为目标,并于2019 年进一步成立美术部,开始探索双自主的培养模式。2021年11 月,巴蜀中学校被授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生源基地实验学校”,2022年9月,巴蜀中学美术教育中心全新亮相。

巴蜀国际教育中心正式启动,巴蜀中学国际化教育体系更趋完整。

国际教育方面,巴蜀国际教育中心集外籍留学生部、港澳台侨学部、国际部和中外人文交流部于一体,建立起完整的国际化教育体系。巴蜀中学是美国大学理事会 AP 授权学校,并被 IBO 国际文凭组织授权为 IB 世界学校,获得IBDP 项目授权。

巴蜀云校,让更多学生享受到巴蜀中学原汁原味教学,为他们输送优质教育资源,带动更多地区教育的发展……

由此,巴蜀以多元课程与平台、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资源,尽可能满足学生不同的兴趣和需求,激发了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每个学子都能挖掘潜能,张扬个性,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路径。

聚力“成功”之道:
协同育人,让“无边界教育”共筑学子一生

“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

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家、校、社等各方协同,形成强大的共育力量。

巴蜀中学的做法是,以“学校为主导、家庭为主体、依托社会”的全员育人体系,统筹各类资源、搭建沟通平台,构建和谐有效的家、校、社共育生态圈——

巴蜀中学家校共育中心成立,搭建起家校共育的“桥梁”。

为推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正向互动,巴蜀建立了“从学校到年级”“从年级到班级”的家校共育层级发展体系,致力于帮助孩子更好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惑,帮助父母提高综合素养、育人水平和教育元认知,履行家庭教育职责,更好地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产生积极有效的影响。巴蜀中学家校共育中心还搭建了丰富的课程体系,推出了《家校共育指南》以及“改变,从无条件接纳孩子开始”等家校课程,对家校合作、家长成长、家庭教育等教育难题进行专业辅导。

通过家、校、社共建共育,带领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在更加广阔的天地中获得终身幸福的能力。学校开设的第二课堂,积极与著名高校、知名企业共建创新实验室,让中学生走进大学、走进企业、走进社会,零距离接触到产业、科技等前沿。

巴蜀中学所在的渝中母城,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沉淀,学校从探索周边的人文地理环境开始,结合多个学科特点设计出city walk户外课程,邀请家长共同参与,形成了师生、家长共同参与的“社会大课堂”。

季鑫老师所在的生物课程基地,创设了一个开放实验的环境。只要学生预约,老师就会在课余时间开放实验室,还会为他们介绍校外跟生物相关的实践活动。“有很多问题,课本上也没有答案,老师就要再去查资料,甚至请教一些专家教授,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也拓宽拓展了自己的教学边界。”季鑫说。

“家校社共育,应特别注重发挥社区教育资源优势,尤其在学生心理咨询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一位心理老师认为,只有集合多方之力,才能汇聚更有效的学生成长方案。

此外,巴蜀更从人的终身发展角度来思考中学教育,通过对学子的生涯规划教育,拓宽教育的边界。

近年来,新高考选科和选考的方式变革,对于生涯规划教育提出了现实考验。为此,巴蜀中学分阶段开展生涯教育,研发校本课程体系。针对高一到高三不同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学业重点,分阶段开展不同的生涯规划教育,加强基于“六年一贯制”和新高考选科政策的生涯规划指导工作。以生涯发展校本课程为基础,拓宽生涯规划活动的形式和内容,逐步推进从“生涯唤醒”到“生涯探索”再到“生涯决策”的阶段目标。

2018年11月,巴蜀中学被授予“中小学生生涯发展辅导教师规范团体标准起草实验单位”,工作案例《挖掘潜能张扬个性,生涯教育引领未来》获教育部颁发“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优秀案例”荣誉称号。

由此,巴蜀逐步形成了家校社协同的育人生态、拓宽了中学教育的边界,以无边界的教育浸润,更好托举孩子的未来。

结语

辉煌九秩,筑梦百年。

无论在建校时期,巴蜀先贤们立志“教育救国”,以“实验一些新的教育”指引前行方向;抑或代代巴蜀“掌舵人”赓续灯火、创新突破,都让巴蜀教育蓬勃向上,驶上发展的“快车道”……

巴蜀,亦让教育“慢”下来。

她坚守育人的初心与使命,让教育成为教师一生的耕耘和守望,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一般,滴水穿石、久久为功;

她围绕学子的终身发展与幸福,让“每一天的巴蜀学习、六年的巴蜀生活”,成为他们一生的美好记忆、放飞梦想的缤纷跑道。

由此,巴蜀为巴蜀人的一生梦想奠定底色、扬起风帆,也烙下共同的青春回忆和巴蜀印记:“无论走到天涯海角,你终是巴蜀人!”

菜单

往期回顾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