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高职院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完善科学合理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重庆安全技术职业学院,秉承“修德强技、服务安全”的校训,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生命,以安全为特色”的办学宗旨,以党建引领作为推动高职院校治理改革的“红色引擎”,通过落实绩效改革、构建政校企治理共同体、实施数字化赋能人才培养战略等系列举措,打出了一套以新治理改革提升关键办学能力的“组合拳”。
从个体到整体,迸发学校办学活力,从制度到体系,激发职工可持续创造力,从文化育人到立德树人,营造院校绿色教育生态,由重庆市应急管理部门主管的重庆安全技术职业学院积极落实现代化治理改革,激发了应急管理特色办学内生力。
聚焦党建引领
夯实学校治理基础
要把高职院校治理现代化推向前进,既要靠各项制度和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又要靠各级领导干部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升。重庆安全技术职业学院始终把党的全面领导视作高职院校治理现代化的根和魂,不断加强思想理论武装与意识形态阵地建设,通过理论武装、思想教育、党性锤炼,引导广大干部强化政治意识,组织开展实战大练兵,培养干部科学高效、专业精准的过硬本领,成长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
作为重庆市样板党支部、国家级样板党支部建设单位,学院坚持党建引领、凝心铸魂,对照“七个有力”标准要求,打造“多彩党建、筑梦安院”党建品牌,大力开展“一支部一品牌”活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组织“党建+”主题党日活动,开展党务工作者全覆盖培训,提升党组织书记抓党建业务能力,为构建高效权力运行机制提供了思想保障,也为培养德技双优的高素质安全技能人才指明了正确方向。
为防止出现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两张皮”的现象,学院不断夯实管党治校主体责任,强化监督责任,充分发挥党建的引领作用。以党政办公室督查督办工作改革为例,学院通过出台“任务清单”定向,“督办流程”明责,“例会制度”把脉,“渝快政平台”助力,《每周动态》造势五项工作准则,加快完善闭环落实机制,以党建引领的治理变革营造了学校“赛马比拼、唯实争先”的干事创业氛围。
聚焦激励机制
推进治理效能提升
一是职称评审制度改革。通过自主开展职称评审,科学把控晋升名额,优化了学院职称结构,制订了适合学校特点的职称评价管理办法,构建了“设置合理、评价科学、管理规范”的适合学校中长期发展的职称评价制度。建立以师德表现为评聘的首要条件,以教学业绩、标志性成果和实际贡献为主要内容的职称评价方式。
二是修订绩效发放与分配方案。学院以教师团队和岗位创造的实绩为依据,通过实施优化绩效工资结构盘活“存量”,健全多元化分配激励机制做优“增量”,建立突出贡献奖励机制提高“质量”,发挥绩效工资分配的激励导向作用。在绩效考核评价方面,学院重构体系,建立两级考核制度,通过“分权”“分类”“积分”,破除“平均”思想。
“‘薪酬、职称、绩效’的设置、考核、应用互相支撑、互相促进、互为犄角。”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科学的评价体系发挥着激励作用和指挥棒作用,不断地推进学院治理效能的提升。
聚焦特色发展
促进治理模式变革
“学校因‘安’而生,因‘安’而兴,学校也必将坚持举好‘安全的旗’,走好‘安全的路’,育好‘安全的人’。”这是学院领导在数字化赋能应急管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研讨会上的提到的一句话。学院由重庆市应急管理部门主管,着眼于服务国家“全灾种、大应急、大救援”应急管理格局和任务,以培养高素质应急管理人才为己任,可以说,应急管理特色办学思路贯穿了学院教育实践的全过程。
在现代化治理实践这条道路上,学院立足应急管理办学特色,积极探索“安全+”的泛安全专业建设发展,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对高职院校治理体系作出实际回应,凭借专业大类特色、产教融合特色、学校发展特色打造出高职院校治理的个性样板构建,“大安全”格局。
学校是多元主体参与办学,健全外部治理机制,实行多元协同治理模式有利于联动政、行、企等利益相关者参与互动,推进共建共治、共享共赢。学院广泛开展政校企深度融合,与华为、世纪鼎利、美和易思、中航天使等单位达成合作的基础上,引进北京、湖北、广东等地的6家企业入校,共同建设专业11个,共同培养学生4280余人。在这种“全覆盖、多层次、多模式”的政校企深度融合协同育人体系下,共同治理成为了推动学院特色发展的应有之义。
以师资建设为例,重庆安全职院突破学校“围墙”,打通了校企人员双向流动的渠道,通过建平台、组团队、立项目,打造了多位一体、协同共管的治理局面。如今,重庆安全技术职业学院现代化治理改革已经走向了深水区,在新发展格局下,教研、教学成果取得“齐突破”:在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融媒体内容策划与制作”赛项荣获一等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荣获优胜奖、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教师组 “数字化设计与制造”赛项荣获二等奖,首次承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重庆市选拔赛等。在现代化治理体系作用下,学院教育向内涵建设、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