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网友,大家好!一所学校的光荣梦想,就是沉淀民族文化的精神厚度,以探求国家的美好未来为己任,种下希望,守护花开。翻开重庆十八中的七秩历史,前辈学人立下“办学以新声,报国以齐家”的初心,遵循育人规律,回归教育本真,在岁月流转中,传承十八中精神,追寻教育光华的永恒。
近年来,随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五项管理”“双减”等教育政策相继发布,教育改革大刀阔斧,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决心坚定。面对这一系列变革,重庆十八中怎样坚持树本之源,从容应对?今天,咱们的访谈现场邀请到重庆十八中罗丞校长,为我们解读“为成就每一位学生的未来服务”的育人智慧。
首先,欢迎罗校长,罗校长,你好!
主持人好!
跟我们的网友打个招呼。
各位网友好!
教育,关乎国计民生,从来都是大事。当前,我国教育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南》,“双减”政策……一系列教育改革措施相继出台,其中释放了怎样信号?给办学者带来哪些启示与思考?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努力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课程改革、高考综合改革、育人方式变革、综合评价改革等全面开启,教师队伍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五项管理、“双减”工作等日益强化,为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加精准的政策支持。
学校作为教育主阵地,必须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在办人民满意教育的“责任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提升办学质量和办学内涵。未来办学不仅要求分数提升,更要看重学生素质、素养的全面提升,要着眼学生终身发展,促使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是的。从新声初创到一校三区,重庆十八中在重庆基础教育领域的成绩令人印象深刻。教育的本质在于立德树人,十八中践行“为成就每一位学生的未来服务”的教育宗旨,其中有怎样的内涵?这样的宗旨下,学校要为国家、社会培育什么样的人才?
“为成就每一位学生的未来服务”是我们一直坚持、传承的,丰富育人体系是我们学校建设管理的一项长期管理任务,在传承和创新中,让我们的学生有适应未来的能力。
“为成就每一位学生的未来服务”这一教育宗旨总的说来强调的是:第一,着眼未来,立足现在;第二,面向大众,服务学生;第三,生生平等,人人发展。我们认为教育的最大魅力就是让每个学生拥有希望,教育的最大功能就是使受教育者分类推进。我们一路走来始终秉承树本砺新核心理念,致力于培养砺新型、多元化教师团队,努力培养与社会适应的综合型人才、与科学对话的创新型人才、与世界沟通的开放型人才。
时代在变迁,梦想与奋斗相遇,守正和创新交融,重庆十八中培育出了世界杰出青年数学家何旭华、著名歌唱家张迈、国际机器人大赛金奖得主王景龙等一大批优秀学子,在世界各地展现重庆十八中人的精神与风貌。
树本砺新,海纳百川。2016年,学校创新提出“4C”课程,经过多年实践探索,数次创造了十八中“奇迹”,然而,2021年“4C”课程演变为“4T”课程,这其中包涵了怎样的传承与创新?
课程是载体。2010年重庆十八中顺应新课程改革,分类开发数十门校本课程;2014年首次提出了“4C”课程基本雏形;2016年构建起核心素养下的“4C”课程体系;2018年在“4C”课程中增设“立德”“养智”“健体”“尚美”“崇劳”5个领域多门课程,建构“五育并举”下的“4C”课程体系;2019年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育人方式的变革,我们为了顺应这样的需要,我们将“4C”课程升级为“4T”课程。
我校的“4T”课程,四类课程的英文首写字母“T”而来,寓意教育放眼未来,着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未来建设人才。我校办学的核心理念是:树本砺新。树本就是强调遵循教育规律育人规律,回归教育本真,它是我们办学的本质属性。砺新,在磨砺中取得新成绩,它是我们办学的创新性属性。校训“海纳百川,德建名齐”。“海纳”就是纳古融今,是我们办学的包容性属性。“百川”,汇流万千,是我们办学的多元多样性的体现。“4T”课程由此命名为:树本课程、砺新课程、海纳课程、百川课程。
“4T”课程建设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比如:“树本课程”,目前已建成文史哲融通视域下的大语文、传统文化视域下的英语等市级课程创新基地。“砺新课程”,开发“美丽山城的创意表现”等近80门校本课程供学生自主选修,其中“法律与生活”“生涯规划”等8门课程被评为市级精品选修课程。“海纳课程”,由学生自主管理,有40余个学生社团,建成浪漫吉他社等7个市级精品社团。“百川课程”,提供特色思政、海量阅读、衔接教育、第二外语、奥赛强基等多元人才培养课程。
从“4C”课程体系到“4T”课程体系,是一种育人方式的变革,我们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不断总结育人经验,吸取科学的育人理念,系统整合,在原有的育人体系基础上,加以充实和完善。在新技术革命和全球化的新时代,知识与创造、理论与实践、品德与素养,学校与社会等各种要素都将融合在一起。拓宽知识场域、提升关键能力、拓宽未来视野成了基础教育的应有之义。我们的课程就由此而生。
谢谢罗校长。智慧校园、“4T”课程、精准课堂、无边界学习空间,十八中为学生成长贴心服务。当前,各校进一步推进“五项管理”“双减”工作落地见效,作业减负、课堂提质、课辅多元在十八中,“4T”课程遇上““双减”政策,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在“双减”背景下,学校积极推动课程、课题、课堂“三课建设”,深耕课改教研,推动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精品化、社团活动课程化、人才培养多元化。以精准课堂教学研究为突破口,以“人人参与课题研究为目标,组织教师开展涉及各大学科的21个校内微型课题研究,教育教学过程中各种困惑与瓶颈在不断的研究和提升中予以解决,各学科组组长、备课组长通过“每周一小教研、三周一大教研”集体备课制度,确保每一节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积极探索信息化融合教学,加快推进“未来学校”和“智慧教室”建设,提升教师信息化水平,为课堂教学提质增效。
我校运用信息技术赋能精准课堂教学,构建了精准课堂模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有体验感、获得感、幸福感。精准课堂有五个要素:生本立基点,共学显特征,创生为目的,反馈求及时,资源作保障。课堂需要体现学习的“层次性”“生成性”“针对性”“发展性”“合作性”“开放性”,需要及时反馈学生学习的参与度、能见度与有效度。需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不断的碰撞,使他们知识的汇聚、思维的碰撞、思想的交锋、情感的融合,从而实现学生个性彰显、智慧发展和健康成长的目标。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平台掌握学情,根据学生的差异性、独特性,打造富于“自主、开放、活跃、卓越”特质的“个性化课堂,实现由“教”向“学”为中心的转变。
“以学生为中心”的精准课堂,是以“学习活动”为核心和主线的课堂。精准课堂包含五个环节:精备、细研、活学、创问、准评。精准课堂“五学”基本建模,包括:情境预学(激发兴趣,分层预习);尝试展学(交流成果、展示问题);合作共学(学生讨论、师生交流);点拨激学(精讲点拨、开拓思路);达标创学(检查达标,创生新问)。精准课堂有两个方面的基本要求。从学生方面来讲,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倡导学习态度、学习目标精确、学习方法、学习内容精当,学习情绪、学习行为精控,学习效果、学习反馈精深。从教师方面来说,教师作为学习的向导,倡导目标定位、内容筛选、教学方法;课堂结构、问题提出、练习设计、引导启发、评价反馈都要做到“精准”。
此外,学校对学生作业在“双减”的背景下实行“四化管理”,即作业对象的差异化管理、作业内容的融合化管理、注重作业评价的科学化管理、注重作业辅导的精细化管理。教师对作业难度、数量和类型进行恰当分层,学生可选择与自己能力水平相当或者比自身水平略高的作业。为提高作业有效性,学校强调作业在学科内的纵向呼应和学科间的横向关联,既把每一节课的作业和整个单元的作业有机地联系起来,也让各科作业进行融会贯通。这样就可以减少学生的作业量,而且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素养。
学校积极落实江北区教委提出的“五个一点”,打造丰富的社团课程,为学生的多元化发展提供选择和平台。通过学校的阅览室、开放式书吧和班级图书角,拓宽学生的课外阅读渠道。依托百川文学社、唐诗风韵社等社团,广泛开展读书报告会、原创诗歌大赛、课本剧展演等活动;成立足球社、乒乓球社、橄榄球社等14个体育社团,逐步完善“以体育课为主,体育社团为辅”和“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体育教学模式;成立模联社、吉他社、美术社等12个艺术社团,通过打造艺术长廊,举办文化艺术节、文艺晚会等多种方式,为学生提供艺术展示平台;依托STEAM社团和创客中心,为学生提供3D打印建模、DIY创意激光切割、物联网智能控制系统等各种学生社团,为学生素养的提升搭建平台,从而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总体来说,“4T”课程让“双减”政策在校园内落地生根开花,促进了学生的全面素养的提升和健康成长。
刚才罗校长无论从课堂到作业,还是从学生到老师,都给我们讲的非常详细,我们如何在“双减”政策下两者如何融会贯通,擦出漂亮的火花。如今,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面对一系列教育改革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重庆市第十八中学怎样走好树本砺新教育路子?
这些年来,我们学校的教育品牌和影响力不断提升与彰显,但教学质量、办学特色、品牌效应、办学规模、教师素质、学生素养等方面与市内外知名学校还存在差距,我们一直在发展中、在不断地探索中来破解破解办学瓶颈,寻找培养创新人才的科学路径。面对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我们始终坚信教育要立根于民族文化,厚植于国家土壤,要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格局,尊重并吸取其它文明发展成果;要有多样化教育体系,为学生提供“尊重个性、因材施教”的教育服务,以无边界的教育资源启迪学生智慧,我们努力把学校建成学生智慧学习的乐园,幸福成长的家园,让学生真正站在教育的中央。
我们深信:未来教育是有生命的教育,未来校园是智慧的校园,未来课程是有选择的课程,未来课堂是充满生机而灵动的课堂,未来管理是以云平台支撑的管理,未来教师是一专多能的教师,未来学生是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学生。
我们将依托互联网+教育,整合人工智能技术与云教育平台,突显“全面+个性”“素质+升学”“主体+多元”的培养思路,培养具有十八中教育特质“大气清亮,高怀致远”的“砺新学子”。建设未来校园、探索未来管理、建构未来课程、打造未来课堂、塑造未来教师、培养未来学生,做有生命的教育。
同时,我们将持续创建“两高一特”名校,即高质量、高品质、有特色的学校。通过开展海量阅读、校园足球、心理健康、五育融合、智慧科创等特色教育活动。探索创新衔接教育整体培养模式、完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完善“4T”课程体系、打造砺新型多元化教师队伍、建构科学评价体系、创新学校现代管理模式,从而落实横纵集团化办学模式。我们相信,未来我们把学校正在建设成理念超前、教学精准、服务高效、管理科学、设施现代的“六个品牌校园”:绿蕴书香校园、健康和谐校园、绿色生态校园、智慧智能校园、人文科技校园、质量品质校园;真正打造好“六个特色项目”:绿韵书香特色、校园足球特色、心理教育特色、五砺融合特色、智慧生态特色、科创教育特色。
刚才从罗校长的回答中就能听得出来,罗校长对重庆第十八中的未来规划,十分清晰,未来可期。从罗校长的讲解中,我们也了解到从““双减”政策到“五项管理”,从“五个一点”到“五育融合”,从“4C”课程到“4T”课程,十八中始终立于教育改革的潮头,见证了每一位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我们看到,丰硕的成果是一代代十八中人不忘树本之源、坚持砺新之路的奋斗结晶,我相信,未来的重庆十八中,不忘肩上担负的家国责任,始终坚持“心念家国,勇为敢当”的优良传统和“大气清亮,高怀致远”的文化精神,恪守教育情怀,再造砺新荣光,真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再次感谢罗校长今天作客新华访谈与我们的精彩分享,今天的访谈到此结束,我们下期再见!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