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作业变少了,课后社团活动更加丰富了,脸上的笑容更多了……自“双减”政策出台以来,重庆市巴南区教委坚持立德树人,践行五育并举,精准施策,打出“减负提质”组合拳,不断在提高教学质量、减轻作业负担、优化课后服务上下功夫,切实推动“双减”政策落地见效。

  教育的主阵地在学校、在课堂。
  巴南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委主任唐泽奎强调,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要抓关键,聚焦课堂,抓实抓细教学“六认真”,全面推行“推门听课”制度,开展常态化教学交流诊断研讨,纵深推进“五有课堂”教学改革,构建属于巴南特色的教学模式。
  什么是“五有课堂”?“即指有精准的目标、有效的练习、有思维训练、有习惯养成、有评价落实。”巴南区教师进修学校科学学科教研员庞胜松认为,一个好的课堂需要具备这五个要素,老师要让“五个有”看得见、摸得着。
  由此,该区提出各学校结合校情,加强教学研究,优化教学结构,加快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以开展课堂大练兵、说课上课比赛、教学基本功大赛、课例研究等活动,提升教师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作业设计、教学研究等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真正实现课堂提质增效。
  “你打算这节课让学生获得什么?”“让学生怎样获得?”“怎么知道学生已经达到了要求?”巴南区鱼洞二小紧紧围绕“教什么”“怎么教”等关键问题向课堂要质量,着力教师精准把握课程标准和教材,灵活应用让学生听得懂、学得会、学得快、事半功倍的教学方法,持之以恒地抓研训、抓管理,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目前,全区大面积开展课堂教学课题研究,已立项课堂教学研究课题42个。各学科教师间开展集体备课,加强对教材、教参、课表的研读,形成了“当堂学习、当堂反馈、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40分钟课堂变得高效有质量。

  巴南区教委督促指导各中小学校聚焦作业管控能力提升,统筹作业布置管理,实行“一校一案”作业管理办法,建立作业公示制度,严格执行一教一辅,立足学情钻研作业设计,在作业总量上做减法、质量上做加法。
  “作业设计要着眼于创新。”巴南区将作业设计纳入学校的教学、教研、集体备课进行研究,明确作业完成的对象是学生,家长要监管,实现家校共育,作业的设计要基于学生能力范围内。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胡忠于说,通过作业设计与实施的研究让“双减”得到了具体落实和规范。
  前不久,《重庆市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工作方案》印发。区教师进修学校初中英语教研员李英惠表示,在此背景下,巴南区教师进修学校提出初中作业设计策略注重“作业设计与教学研究相结合、作业内容与课堂讲练相结合、分层设计与个性需求相结合、实践应用与趣味创新相结合、科学布置与有效批改相结合。
  李英惠说,根据学生个体差异,作业设计难易程度不同、形式多样的题目,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所获。如根据生活中真实案例,设计以观察、实验、查阅资料、参观访问、调查研究为主的实操性作业,同时将书面作业形式转化为创意比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习兴趣。
  新学期以来,巴南区开展了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作业设计评选活动,组选“优秀作业设计”资源库,精编45个优秀作业设计/课例,开展“作业设计”课题研究,目前已申报课题20多个,以共享优质资源,提升作业设计质量。

  “我们充分利用下午三点半放学后课后延时服务的时间,强化学生进行个性化特征的培养。”巴南区教委基教科科长刘满宏说道。
  该区按照《巴南区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方案(试行)》,推行“5+2”管理模式,不断完善课后服务管理机制,提高课后服务质量,聚焦课后服务水平提升。
  全区将课后服务巡回视导、课后服务内容设计作为教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导学校科学做好课后服务项目设计,开设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训练学生特长技能,搭建学生多元发展平台,增强课后服务的吸引力和有效性,让学生自愿参加课后服务。
  “学校开设了足球、篮球、创客、民乐课程、国画、书法、阅读等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内容,我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巴南区宗申小学开设了剪纸社团课程,南城巴川学校开设了50多门活动课程……
  老师们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辅导学生完成家庭书面作业、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开展特色社团活动与兴趣特长培养。久而久之,学校个性化活动课程百花齐放、精彩纷呈。
  目前,全区中小学校课后服务覆盖率达100%、参与课后服务学生87688人,参与率达99%以上,与文化馆、科普基地开展常态化合作,扩充课后服务师资近200人,已开设文体、艺术等精品课后服务项目60余个。

  养成教育是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举措,是青少年儿童品德形成和终身发展的奠基工程。
  随着“双减”政策落地,对学生提高课堂学习与作业效率、发展自身兴趣、合理分配时间等学习、生活习惯的养成提出更高要求。
  这正好与巴南区近年来大力推进的“巴南区新时代中小学幼儿园养成教育行动计划”相契合,巴南区以学前“养性”、小学“养正”、初中“养心”、高中“养志”为主要目标,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立德树人更在于育德育心。区内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用校园文化培养人、发展人,全面提升育人质量。巴南小学从课前准备、认真听课、规范说话、规范书写、善作笔记、独立作业、合理表达、观察动脑、质疑探究、创造创新等10个方面强化学生行为习惯训练。
  龙洲湾小学以“做有学习兴趣的龙娃、善合作互助的龙娃、讲文明礼貌的龙娃、爱身体锻炼的龙娃”为育人目标,建立学生“天天评价课程”和一人一本评价手册,让养成教育评价常态化。
  巴南区还通过细化指标建设内容,构建“自评、互评、师评、家评”的多元化评价体系,以诗词歌赋等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常态化的学习习惯养成教育,促学生养成课堂内外、居家学习的良好习惯,增强学生时间管理能力,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
  “‘双减’与‘养成教育’相辅相成、双向赋能,让教育回归本真,为孩子播种美好,最终绽放出美丽的教育风景。”唐泽奎再次肯定“双减”的积极意义。

巴南实验中学推进“三五探究式”教学改革 促进课堂教学提质增效

  “双减”背景下,巴南实验中学以推进“三五探究式”教学改革为抓手,在“减”的道路上实现“增”的新价值。“三”即三种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五”为五大基本环节:导、学、练、展、评,其中“导”—目标导向聚力量,“学”—学习增智长才干,“练”—核心素养重品质,“展”—展演交流显灵动,“评”—评价反馈重激励。

大江小学关注“三个群体”做好 “三件事情”让提质增效自然发生

  学校以读书节、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社会实践节等为载体,为学生搭建多元的自我展示舞台,让学习充满趣味、更有动力。丰富的课后活动是大江小学积极践行“双减”政策的缩影,学校秉承“课后学生做减法,课内教师做加法”的理念,重点关注教师、学生与家长“三个人群”,着力做好课堂增效、作业管理、课后服务“三件事”,让提质增效自然发生。

鱼胡路小学多措并举 减负提质促进学生成长

  艺术教室里,绘画的学生多了;操场上奔跑、运动的学生多了;学生们的周记内容变生动了……几个月来,巴南区鱼胡路小学精准发力,稳步推进“双减”工作,结合自身特点,发挥育人的主体作用,系统推进各项工作,让教师给学生做“减法”,自己做“加法”;作业数量上做“减法”,教学质量上做“加法”,真正做到让“双减”呵护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

巴南区花溪中学抓实“三个关 键点” 促进“双减”落地见效

  作业时间缩短了,教学质量会不会降下来?花溪中学的答案是:不会。“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本着“减负不减质”的原则,花溪中学着力“三个关键点”,实施“导学练评2.0案”课改,开展教师技能提升培训,推行“1+N”课后服务模式,致力于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巧用“加减乘除”法 松花江小学 落实“双减”有力度有温度

  葫芦丝演奏、民族舞蹈、少儿武术……班班有特色,校级有特长,学生参与其中,乐在其中。巴南区松花江小学巧用“加减乘除”法,组织开展教师研训,增“加”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加大作业设计、评价与反馈,“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丰富课后延时服务活动形式,在提升学生能力方面做“乘”法;狠抓养成教育,促进学习效率提升,消“除”部分老师和家长的焦虑情绪。

李家沱小学“双减”在行动 聚焦 “三主”着力推动教育质量提升

  以小报等形式完成作业,在巴南区李家沱小学已很常见。本学期,该校充分发挥教育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课堂为主阵地的“三主”作用,加“研”趣味作业,加“劲”家校协同,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推进“双减”工作落地见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减、立、提”龙洲湾小学课程 思维破题“双减”落地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龙洲湾小学从顶层规划做起,总结出了九个字的行动方案,即“减下去、立起来、提起来”。“减下去”即“减人减量”,一是减少作业布置人员;二是减少作业总量,做到精简作业内容;“立起来”指立学校课程体系,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提起来”则是从检测评价手段着手,注重过程性评价,全面提升学生的各项素质。

“基础+特色”促全面发展 清华小 学“5+2”课后服务赋予学生多彩成长

  在“双减”的背景下,经过充分调研准备,巴南区清华小学第一时间启动课后服务工作。根据市、区级要求并征求学生、家长的意见,学校领导班子进行了顶层设计、全面规划,制定了详实的“5+2”模式课后服务工作方案,规划课后服务内容,确定了“基础+特色”——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工作思路。

巴南区昕晖小学行知课程助力 “双减” 为学生健康成长赋能

  学校一直以来秉承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的理念,致力于为学生打造一个健康快乐生长的“生态园”。巴南区昕晖小学抓住落实“双减”的契机,落实“大质量”观,提升课堂四十分钟的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借力大“生态园”里的成长教育,给孩子一个美好的童年。

以“四香校园”为底色 鱼洞南区 学校加料“双减”为学生幸福奠基

  以书香教育培养文化人,促学习更高效、有实效;以邮香教育培养个性人,多彩活动满足学生全面发展;以心香教育培养文明人,良好行为习惯自然而成。巴南区鱼洞南区学校结合“四香校园”的办学特色,即“书香、邮香、花香、心香”,分年段对学生以浸润,在活动中让学生发现自我、展现自我,丰富知识,拓宽视野,推动了减负提质见实效。

  每周一、周三下午4点30分,随着下课铃声响起,我们就来到卵石画工作室,继续卵石画的创作。我画的是《山海经》里面的女娃,现在准备给这幅画上颜色。从这学期开始上鹅卵石画这门课,参与该项活动可以让自己的心静下来,变得更有耐心。——巴南区清华小学学生汤雅琪
  大多数周末,我只让学生做好一件事——就是把一周所学的内容做成语文小报,让学生自己梳理知识点。只要老师肯想办法,从实际出发,选择学生喜欢的内容进行整合,把思路抛给学生,学生兴趣高了,也愿意做了。——李家沱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师杨曼丽
  落实“双减”政策的关键在于课堂提质增效,而课堂提质增效的关键在于教师综合能力的提升。落实“五项管理”与“双减”政策,归根结底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巴南区大江小学校长张永东
  学期明显感觉到完成作业的时间变少了,以前基本要一个多小时,现在基本上四五十分钟就能完成。在作业布置上也有新的变化,少了一些抄写性和重复性的作业,多了一些创意实践类作业。——松花江小学六年级学生万佳鑫、李旺春
  以前,下班后和孩子最多的交流便是催促他完成作业,因为作业问题没少和孩子闹矛盾。这学期以来孩子回家后作业用时短了,有更多的时间用来自主学习,课外阅读的时间多了,学习劲头也足了。——巴南区花溪中学初二班级学生家长
  艺术教室里,绘画的学生多了;操场上奔跑、运动的学生多了;学生们的周记内容变生动了;家中因为作业引起的亲子矛盾少了……这是几个月来,巴南区鱼胡路小学教师们最深刻的感受。——巴南区鱼胡路小学教师

  教师的观念变了,他们的重心更多花在备课、作业设计和对后进生的辅导上,更加注重教学方式的灵活有效性,研究作业布置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从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走进各学校可以看到,随着作业总量和时长“双减”后,学生参加校内课外兴趣活动的自主时间更多了,他们选择适合自身个性发展的艺体活动空间更大了。
  参加完课后服务的同学,回到家里,家长不再让参加学科类校外培训,不再搞题海战术,有了充裕的休息睡眠时间,能充分利用富足的业余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参加家务劳动等各种实践活动,综合素质更强了,脸上笑容更多了。

0100704501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