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望“十三五”“十三五”目标如期完成 全市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
“十三五”以来,全市水利系统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规划确定的目标如期较好完成,全市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
一是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持续提升。全市“十三五”期间综合治理河流长度1100公里,总堤防护岸长度达2948公里,达标率85.7%。
二是工程性缺水短板加快补齐。“5+1项目”纳入国家“150”项目清单,8个项目纳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规划纲要》,一次获取国家支持数量为历史之最,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全面开工;动态开展185个重点水源工程前期,现已完成初设审批项目116个;现有在建水源工程124座,总投资规模超600亿元,“十三五”期间全市新开工水库89座,其中47座水库获得中央资金支持;南川金佛山水库、巴南观景口水库两座“172”重大水利项目下闸蓄水。
三是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全市用水总量由2015年的79亿立方米下降到76亿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下降29%、36%;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0.48增加到0.4991,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86%,全市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047万亩。
四是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取得新突破。完成永川、璧山等区县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建设,璧山、梁平等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开展梁平、綦江全国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700平方公里,全市水土保持率69.1%。丰都龙河成功创建首批全国示范河湖,璧南河获批全国首届“最美家乡河”。
五是涉水事务监管能力持续提升。发布第1、2号市总河长令,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走在全国前列;修订《重庆市水利工程管理条例》《重庆市河道管理条例》和《重庆市河道采砂管理办法》等法规规章,水法规体系逐步健全;出台重庆市节水行动实施方案,推进流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水量分配。
-
加速补短板水源工程三年行动 加速补齐工程性缺水
工程性缺水是重庆水资源利用的最大短板,导致我市供水保障能力不足、防洪保安能力较弱。自2018年以来实施水源工程建设三年行动,大规模开展水源工程建设,为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扩大有效投资,推动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奠定了坚实基础。具体体现在六个方面:
一是支持政策优。水源工程项目如列入中央计划项目,市级及以上财政补助项目总投资70—80%;未列入中央计划项目,市财政补助给予定额补助(中型水库5000万元/座、小型水库2000万元/座)。缺口部分由项目业主市场化筹资,市级财政按照小型水库15年、中型水库20年、大型水库25年给予贴息。
二是项目储备多。动态开展185个重点水源工程前期,规划投资1200亿元,已完成前期116座。
三是建设规模大。“十三五”新开工89座水库是“十二五”的2.5倍,全市在建水源工程124座,总投资规模超600亿元。
四是中央投资多。“十三五”47座获得中央资金支持,资金544亿元,2020年中央资金首次破100亿元。。
五是重大工程多。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藻渡、跳蹬、向阳、福寿岩、大滩口水库扩建等6个重大工程纳入国家“150项目”清单;长征渠引水、渝南水资源配置、中部水资源配置、渝西水资源配置等重大引调水工程,藻渡、向阳、跳蹬大型水库、水文博物馆等8个重大工程列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规划纲要》。
六是工程效益好。 “十三五”水利行业带动社会投资超3250亿元,新增供水能力9亿立方米,有力助推乡村振兴、城市提升,有效保障1398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
“十四五”将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机遇、启动重庆水网建设,加快与国家水网的对接融合,除延续三年行动的定额补助和财政贴息等政策外,还将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征地政策、水价标准和收费制度、建立竞争激励机制等方面,加大对重点水源工程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快工程性缺水补短板的进程。
-
“十四五”主要目标以保护三峡水库为核心 提高水安全保障水平
“十四五”期间,全市水利系统将坚持“五水统筹”,以保护三峡水库为核心,统筹好水的资源功能、环境功能、生态功能,筑牢水安全保障底线;突出水网建设重点,注重长短期结合,启动重庆水网建设,实施水源、防洪、生态、科技文化四项工程,提升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提高水安全保障水平;深化水利改革创新,强化涉水事务监管,全面开启水利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重庆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
到2035年,水安全保障能力全面提升,基本建成重庆水网,基本实现重庆水利现代化,有望在以下五个方面取得预期成果:
一是重点防洪风险点基本消除。着力加快解决城乡防洪薄弱环节,基本消除298个重点防洪风险点,全面消除现有病险水库安全隐患,5级及以上江河堤防护岸达标率达到88%。
二是重庆水网初具雏形。围绕“三塔·两引”水源工程布局,加快主城都市区水网建设,启动渝东北水资源配置网络建设,水利工程新增年供水能力10亿立方米,城乡供水保障能力和抗旱应急能力明显增强,重庆水网初具雏形。
三是水资源刚性约束作用显著增强。注重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快形成节约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涵养水生态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
四是幸福河湖建设初见成效。江河湖库水源涵养与保护能力明显提升,切实保护好长江母亲河和三峡库区水生态环境。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重点地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水土保持率提高到72%以上。涉水空间管控制度基本建立,河湖水域面积稳步增加,河湖岸线保护与生态修复得以加强,重点河湖生态流量基本得到保障,河湖健康状况明显改善。
五是涉水事务监管体系基本建成。水法规体系进一步健全,行业监管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基本实现。河长制法治化、长效化推进,河湖水域岸线得到有效管控,重要河湖水域岸线监管率达到80%。智慧水利初步实现。大中型水利工程安全监测全覆盖,水工程安全风险防控能力明显提升。
-
破除发展瓶颈三方面发力 增强水利发展后劲
对于全市水利系统来说,目标任务实现的难度不小,需要久久为功。“十四五”期间将重点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建设好水源、防洪、生态、科技文化“四项工程”。
围绕“三塔·两引水源工程布局,提速规划建设一批强基础、增功能、利长远的重点骨干水源工程;聚焦298个重点防洪风险点,加快建设一批以“一干十八支”为重点的防洪护岸工程;以保护三峡水库为核心,加快实施一批水生态修复工程,助力幸福河湖建设;以增加科技含量、强化文化品位为重点,加快推进一批水利科技文化工程。
二是强化“九项管理”。以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为核心,以信息化、智能化管理为手段,针对涉水事务管理薄弱环节,强化依法治水管水、深化河长制、水资源、河湖岸线、水工程建设与运行、水土保持、三峡后续、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水利安全风险管控等9大重点领域全过程、全要素管理,全面提升涉水事务管理水平。
三是深化“五项改革”。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协同发力,推动水利投融资、人才队伍建设、科技创新、弘扬水文化、水治理体制机制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破除水利改革发展瓶颈,增强水利发展后劲。
- 蹇泽西:打造成渝经济圈康养经济示范区
- 刘贵忠:重庆将从八个方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 袁勤华:推进綦万一体化同城化融合化发展
- 唐小平:铜梁打造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国际大都市后花园
- 冉华章:重庆开州协同建设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
- 杨晓云:重庆梁平加快建设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
- 辛国荣:巴南打造五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
- 阚吉林:着眼“五大振兴” 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 张智奎:重庆将实施“巴渝新消费”八大行动
- 钱建超:彰显“民族、生态、文化”特色 推进产城景融合发展
- 张安疆:潼南将全力打造成渝中部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 李应兰:做好“六篇大文章” 为“十四五”开好局
- 于会文:守护世界文化遗产 打造巴蜀文化旅游走廊
- 卢鹏飞:重庆加快推进城市管理执法体系和执法能力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