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用手中的笔和镜头,为我们记录重大事件的关键时刻,传递温暖人心的文字力量,见证城市发展的点滴变化。这一年,新华社记者深入巴渝大地的山乡、社区,用一篇篇生动鲜活的报道,聚焦战“疫”抗洪、脱贫攻坚、双城经济圈、绿色发展、文旅融合等方面,为2020年留下了珍贵的历史印记。
“我已躬身入局,势要共渡难关!”加入战“疫”的第二天,黄霞在日记中写下了这句话。作为重庆三峡中心医院重症医学主治医师,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37岁的黄霞主动站了出来。她申请调到新组建的重症肺炎应急病区,参与临床救治。(记者 王全超)
在不暴露个人隐私的前提下,“画”出确诊患者活动轨迹,细到几点曾坐过哪路车,媒体全网发布,发出“告警”信号;群众“点单”,社区“送菜”,及时解决隔离人员生活之难;农村七万只喇叭“村村响”,将防疫声音传到村头巷尾……(记者李勇、李松、赵宇飞)
疫情发生以来,重庆还出台一系列针对性措施,努力遏制疫情扩散。重庆全市小区实施封闭式管理;严格交通管控,暂停与疫情重点地区往来的交通运营线路,对入境车辆进行严格防疫检查检测;在不暴露个人隐私的前提下,“画”出确诊患者活动轨迹,向社会发出“告警”信号;指导企业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分类分批有序复工……(记者李勇、赵宇飞、李松)
夜幕降临,重庆万州区龙驹镇老街上,绚丽的彩灯明亮起来,烘托出春节的喜庆气氛。然而,这里却已不见往日的繁华,除超市和药店外,其余各类商铺、饭馆一律关门。街上几乎空无一人,偶见戴着口罩的路人匆匆走过。(记者王金涛、赵宇飞)
2月15日,在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来自重庆市妇幼保健院的医疗队队员在出发前为自己加油。当日,重庆市第九批支援湖北医疗队从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出发,此次医疗队的100名医护人员将支援武汉抗疫前线。(记者 黄伟)
44岁的杜天勇,是丰都县湛普镇卫生院的一名医生。他家庭困难,生活拮据,父亲患有帕金森,母亲偏瘫在床,大儿子正上大学,小儿子刚一岁。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从1月24日到2月9日,杜天勇一次家都没回过,一直战斗在疫情防控一线,直到病情加重,无法继续工作。(记者王金涛、韩振、黎华玲)
大城市大农村并存的西部直辖市重庆,近几年来全力奋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统筹做好城市、乡村两篇文章,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创造高品质生活,奏响了新时代大城大乡共奔小康的“幸福协奏曲”。(记者李勇、张桂林、陶冶、周闻韬)
黄连味苦,但“苦药”被种成了“脱贫第一支柱”;靠着一股子“辣劲儿”,土辣椒走出深山,“红”遍全国;千年养蜂传统被发扬光大,成为惠及千家万户的“甜蜜”事业……(记者李勇、张桂林、陶冶)
白龙村有“三峡第一村”之称:它地处长江三峡之首瞿塘峡的入口,对面白帝城,脚下长江水,处处是美景。但是,这个村却曾深度贫困,长期“端着金饭碗讨饭吃”。(记者李勇、韩振)
如今,犟媳妇不再坚持要回城里了。赵朋家的老屋前有一棵粗大茁壮、枝繁叶茂的银杏树,它是赵朋父亲出生那年栽下的。望着它,黄江萍感到,自己现在也像这棵银杏树一样,扎根在这片土地上了。(记者王金涛、周文冲)
2020年是中国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地处中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的三峡库区,也在5月实现所辖区域全部脱贫摘帽,历史上首次告别绝对贫困。(记者王金涛、赵宇飞、吴燕霞)
“我干了40多年村干部,最大的事情就是修了这条路。”重庆市巫山县下庄村村委会主任毛相林举目四望。那片山,曾将祖祖辈辈死死困住;山上,埋着6个为修路牺牲的兄弟……(记者韩振、周文冲)
今年以来,成渝两地间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合作活力,“双核驱动”的高质量发展圈建设正在起步,西部迎来新格局。(记者惠小勇、李勇、江毅、赵宇飞)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推进步伐,并未因新冠肺炎疫情而迟滞。随着川渝两地工作方案、工作机制和2020年重点任务的出炉,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正式按下“启动键”。(记者李勇、惠小勇、赵宇飞)
成渝地区如果能与沿海三大增长极连点成线,将形成一个占全国经济总量七成以上的巨大菱形空间,形成“北有京津冀,东有长三角,南有粤港澳,西有成渝”的中国区域经济格局。(记者李勇、惠小勇、赵宇飞、江毅)
荣昌位于重庆最西端,与四川泸州、内江、资阳3市接壤,人口有86万人,经济总量刚过650亿元,从各方面看都是一个“边缘”小城。然而,近年来,荣昌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趋势,增速跃居重庆38个区县前列。采访中,记者发现这里正成为不少企业关注的“战略要地”。(记者李勇、陈国洲、刘恩黎)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复杂严峻的形势下,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规模大幅增长、合作范围不断扩大、通道网络持续拓展,凸显出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重要战略价值。(记者王金涛、赵宇飞、潘强)
如今,印度辣椒可先经海运抵达中国西部的广西钦州港,再搭乘铁路班列抵达重庆。相比绕道中国东部港口运输的传统线路,新通道物流时间节约7天左右,每集装箱物流成本节约2000元左右。(记者李勇、张琴、赵宇飞)
嘉陵江磁器口站超保证水位6.95米,长江菜园坝站超保证水位5.77米,长江寸滩站超保证水位5.44米……灾情就是命令。救援,正在被洪水漫过的街巷之间展开。(记者李松、黄伟)
有的居民认为楼栋距离长江较远,不愿撤离。干部和志愿者们就拿着尺子,比给居民看水会淹到哪里,并分成8个小组逐楼逐层反复打电话、入户沟通,确保居民尽早撤离。(记者 周凯)
面对历史罕见洪水,三峡库区安然无恙。8月21日,长江上游多路洪水叠加形成的历史罕见特大洪水通过三峡库区,但得益于三峡工程强大的蓄洪调峰能力,洪峰水位仍低于水库最高蓄水水位。(记者王金涛、陈国洲)
“及时将测量数据准确记录下来,提前发出预警信息,为沿江两岸防御洪水赢得时间。我们争分夺秒与洪水赛跑。”望着前方滚滚江水,船长张亿志冷静地说。(记者周闻韬、黄伟)
坐落在嘉陵江支流涪江畔的潼南,是我国传统民歌“涪江号子”的发源地之一。过去随着水情变化,当地船工们总会在最危险、最需齐心协力时唱起高亢激昂的号子,为彼此鼓劲而共渡难关。(记者韩振、伍鲲鹏)
“零死亡”的背后,是水情信息的提前预警和流域水库的联合调度,是沿江各地的周密部署和科学应对,是抢险救援人员全力以赴和灾区群众的守望相助。(记者韩振、伍鲲鹏、李松)
如今,百里瞿塘峡、巫峡两岸,不仅年年有红叶,更处处有绿意。一个生态美、百姓富、文化兴的三峡重庆库区,正向世界展示新发展理念的实践成果。(记者李勇、陶冶、周文冲)
40年前,有一部充满诗意的电影在长江三峡取景拍摄。影片中,三峡红叶漫山辉映,成为划时代的银幕经典。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调研时讲到,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初,有一部红遍全国的电影《等到满山红叶时》,说的就是三峡,给人印象深刻。(记者:张海舟、沙青、李爱斌、于晓苏)
重庆“两江四岸”治理提升不等同于一般的环境整治和风貌改造,而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从不断完善城市功能、优化空间布局、传承历史文化等方面系统地促进城市有机更新,提升城市产业能级,增强城市发展活力。(记者李勇、张桂林、陶冶)
通过持续加大路、水、电、房、通讯等基础设施配套力度,三峡游从过去单一的水上游、过境游,提档升级为水路两栖游、深度游乃至全域游。(记者李勇、韩振)
还江心岛以盎然绿意,变“别墅岛”为“生态岛”,广阳岛的变迁,讲述的是重庆践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生动故事。长江上游奏出一曲悠扬的“绿岛小夜曲”。(记者李勇、张桂林、陶冶)
群山环抱,一池湖水如硕大的蓝宝石镶嵌其间,湖中巨石嶙峋、形态各异,宛若仙境。这里曾是重庆东南地区开发最早、名气最大的风景区,如今却几乎不见一个游客。(记者王金涛、周文冲)
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2018年6月重庆市委、市政府以坚定的决心和有力的举措开展缙云山保护区环境综合整治,一方面拆除保护区内违法建筑、科学系统修复生态,一方面创新推进生态搬迁,有序发展生态产业,走出了一条“保生态”与“保民生”双赢的绿色发展之路。(记者李勇、张桂林、周凯、周文冲)
业内人士表示,重庆的“双晒”为全国的文旅产业复苏“打了个样”,而文旅产业或将为中国下半年经济增长注入新活力。(记者李勇、张桂林、刘恩黎)
受疫情和洪灾叠加影响,作为重庆支柱产业之一的文旅产业遭受严重冲击,一季度全行业几乎“停摆”。重庆通过一场政府发动、市场广泛参与的“晒旅游精品·晒文创产品”活动,推动文旅业迎来全面复苏。(记者陈国洲、刘恩黎)
榨菜这一“国民下饭菜”出自涪陵人人皆知,但要说涪陵产荔枝,恐怕大多数人都未曾听闻,甚至不少重庆人自己可能都不知道。(记者李勇、张桂林、陶冶)
3年前,意大利威尼托文化遗产集群与大足石刻研究院签署合作协议,正式合作保护修复舒成岩摩崖造像。从仰视到平视,从跟跑到并跑,中国开始向世界文物保护输出智慧。(记者李勇、周文冲)
碧绿的阿依河上,青翠深幽的山间,一艘竹筏船在清亮动听的苗族民歌中静静前行。(记者王金涛、陈青冰、黄兴)
从前,漆器是达官贵族的专享,时常作为艺术品装饰陈列。陈芷月说,如今,我希望走一条亲民、接地气,实用品和艺术品相结合的道路。只有让漆器回归大众生活,才能被更多人接受,获得更广阔的市场。(记者 吴燕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