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商务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廖红军
嘉宾简介
重庆市商务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廖红军
廖红军,男,1968年3月出生,汉族,重庆开州人,北京大学与国家行政学院MPA,1990年7月参加工作,199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重庆市商务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
2016年,重庆跨境电商进出口及结算150.5亿元,全市备案企业500余家。网易考拉,蜜芽宝贝等国内领先的跨境进口电商企业相继落户重庆设立保税仓,重庆本地渝欧电商、爱购保税、世纪购等企业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
重庆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了8项重点工作任务及保障措施,90%(26个)的涉农区县结合自身实际,出台了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意见、促进政策或扶持办法。
重庆商贸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主要体现在国家和区域战略推动商贸服务业加快发展;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推动商贸服务业转型升级;综合交通枢纽的构建助推大商贸大流通发展;商贸产业层次不断提升,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2016年重庆实际利用外资113.4亿美元,居中西部第一,而且连续六年稳定在100亿美元以上。全年实际利用内资金额9345.04亿元,同比增长9.6%。截至2016年底,累计272家世界500强企业入驻重庆。

    主持人: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关注新华网重庆频道。从1997年到2017年直辖20年以来,重庆致力于深化改革开放,不断优化投资环境。今年,随着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建设迎来重大契机。开放大环境进一步优化,对外吸引力不断增强,为重庆商贸经济发展带来难得机遇。今天,我们邀请到重庆市商务委员会廖红军副主任做客新华网,与网友们在线分享:重庆如何优化投资环境,多措并举力促招商引资?重庆商贸经济又面临哪些挑战和机遇?首先欢迎本期做客嘉宾廖红军副主任。

    廖红军:你好,广大网民朋友们大家好!

    主持人:重庆直辖20年来,不断优化投资环境,请介绍一下重庆在招商引资、提升投资环境所取得的成绩。首先请廖副主任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

    廖红军:自重庆直辖以来,历届市委市政府致力于优化投资环境,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取得的成绩比较明显。有这样几组数据,2016年重庆实际利用外资113.4亿美元,居中西部第一,而且连续六年稳定在100亿美元以上,应该说我们是内陆地区利用外资规模最大的省市之一。全年实际利用内资金额9345.04亿元,同比增长9.6%。截至2016年底,累计272家世界500强企业入驻重庆。我想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是源于重庆整体大环境的改变。

    廖红军:从硬件上来说,一是交通物流便捷。重庆是中国西部唯一的水空陆综合交通枢纽,交通运输网络发达;是中国内陆航空门户,江北国际机场是国家定位的大型枢纽机场、国内八大枢纽机场之一,目前已开通国际航线61条;而且重庆坐拥长江黄金水道,致力于打造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具备万吨级船队的通行能力;铁路连接东西、贯通南北,对全国主要城市基本实现高铁直达;公路四通八达,大力推进“三环十二射多联线”高速公路网络,与周边省会城市和重点城市实现全高速连接。大家熟知的渝新欧大通道则进一步打破了重庆物流瓶颈制约。便捷的交通物流为重庆招商引资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廖红军:二是产业基础较好。重庆拥有电子制造业、汽车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化工医药行业、材料行业、消费品行业和能源工业"6+1"个千亿级支柱产业。2016年汽车总产量占全国1/8,全国第一;笔电产量占全球1/3;手机产量占全国的15%。此外,重庆还是全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之一和全国重要的冶金与新型材料产业基地;“十三五”期间,重庆还将着力打造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化六大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重点工程,进一步夯实产业基础,为重庆招商引资提供了完备的产业配套。

    廖红军:从软件上来看,一是投资相对便利,积极开展外商投资“单一窗口”、 外商投资备案制等多项创新试点,外商投资便利化程度大幅提升。二是优惠政策富集,重庆这个地方除了国家普惠政策,我们还有西部开发优惠政策和三峡库区优惠政策,应该说是一个政策叠加的地区。三是金融匹配能力强大,金融机构门类齐全,外资金融机构数量、金融机构网点和从业人员密度居中西部前茅。四是人力资源丰富,普通高等教育学校65所,成人高校4所,中等职业学校182所和1000多家科研机构,这些都是人力和智力的后备。另外,对在重庆的投资者我们也提供了良好的舒适的生活环境,大致是这样。

    主持人:近年来,重庆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为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对此我也相信廖副主任能够非常详细地把这些成绩展现给我们,那么可不可以给我们讲讲对于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的感受?

    廖红军:重庆有一个关键词就是内陆开放高地,这些年我们感受都很深刻,至少有这样几个方面,概括起来叫五个“大”。

    廖红军:一是开放大通道进一步完善,重庆对外渠道更加畅通。“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双向运行常态化,成为中欧陆上贸易主通道;新开通重庆至河内的“重庆-东盟公路班车”并实现常态化运行。铁空联运、铁海联运、江海联运等多式联运加快发展,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开通,进一步完善了重庆开放大通道建设,基本形成了“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在重庆贯通融合的格局。

    廖红军:二是开放大平台进一步提升,重庆开放体系更加完善。建立起“1+2+3+5+38”的开放平台体系,形成了水、空、铁三大交通枢纽、三个一类口岸、三个保税区“三个三合一”的内陆开放特征,两江新区内陆开放核心功能逐步显现,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和西永综合保税区对全市开放型经济的支撑作用持续发挥。特别是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的正式运行和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对重庆开放型经济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为进一步释放开放制度红利奠定坚实基础。

    廖红军:三是大通关建设进一步深化,外贸通关通检更加便利。积极落实全国“三互”大通关改革,与沿海沿边通关协作不断加强。成功搭建了电子口岸平台,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深入推进。有效实现了跨区域通关协作,全面融入全国海关、检验检疫通关一体化,实现重庆全域海关业务一体化和全域检验检疫“通报、通检、通放”一体化。

    廖红军:四是开放型产业培育进一步加快。创新加工贸易模式,成为全球重要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国家级、市级出口示范基地和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建设取得成效,手机出口成为新的增长点。

    廖红军:五是开放大环境进一步优化,重庆对外吸引力不断增强。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与国内省(区、市)的交流合作不断深入。多领域国际交流合作不断扩大,我们与全球224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经贸往来,在渝外国领事机构总数达10家。“渝洽会”“高交会”“市长国际经济顾问团年会”等展会影响逐步扩大,国际科技及人才交流更加频繁。

    廖红军:2016年初,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提出重庆“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两点定位,要求重庆要建设成为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和口岸高地,建设内陆开放高地。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视察重庆时的重要讲话精神,顺应国家扩大内陆沿边开放和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抓住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建设长江经济带的历史机遇,用好三个“三合一”的平台和功能优势,按照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积极融入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战略,建立市场配置资源新机制,形成经济运行管理新模式、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和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推动内陆开放高地建设不断向高度、广度、深度拓展。

    主持人:随着重庆进一步对外开放,重庆商贸经济亦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对于重庆商贸经济未来的发展潜力您又是如何看待的呢?怎么看待重庆商贸经济的发展潜力?

    廖红军:总体看法是发展潜力巨大,体现在这几个方面。

    廖红军:一是国家和区域战略推动商贸服务业加快发展。重庆的区位优势突出,战略地位重要。中央明确提出重庆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我们处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上,在国家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格局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一带一路”战略和长江经济带建设加快推进,西部大开发进一步深入,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和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以及成渝城市群、国家中心城市的建设都将进一步深化重庆商贸服务业的开放合作。同时,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也将进一步推动全市区域发展差异化、资源利用最优化和整体功能最大化,为重庆商贸服务业的协调发展带来新机遇。

    廖红军:二是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推动商贸服务业转型升级。随着我市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和中等收入群体不断扩大,中高端消费需求快速增长,消费结构升级步伐持续加快,服务消费比重不断提升,消费分层化、个性化、多样化特征日趋显现,消费市场空间广阔。预计到202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迈上2.5万亿元新台阶,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5万元左右,常住人口累计增加200万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0%,将近2/3的人口进入高收入阶段,对商贸服务业蕴含巨大发展潜力。

    廖红军:三是综合交通枢纽的构建助推大商贸大流通发展。

    廖红军:四是“互联网+”时代驱动商贸服务业创新发展。“互联网+”推动商贸服务业创新融合跨界发展,商贸企业通过供应链协同管理对上下游产业链的整合功能日益突出,线上线下全链条融合、体验性业态、全渠道模式等不断发展,在线医疗、网络教育、信息消费、旅游休闲消费、养老健康消费等服务性消费新增长点方兴未艾,移动电商、农村电商将成为企业角逐的新战场。重庆正在大力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推动传统商贸服务业线上线下深度融合,鼓励互联网企业布局线下创新发展。国务院批准重庆设立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全市跨境电商发展也将呈现新的发展亮点。

    廖红军:五是商贸产业层次不断提升,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重庆新兴业态发展迅速,贸易批发、专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层级不断提升。城市商业辐射力不断增强,中央商务区产业发展全面提速,商圈吸引消费能量巨大,成为全市商贸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和“推进器”。商圈提质升级加快推进,智慧商圈跨界带动消费。重庆商圈的建设是一个亮点,而且正在实现特色发展,错位发展,这个也对新消费的推动有巨大作用。

    廖红军:预计到2020年,重庆将建成“一带一路”重要流通节点和长江上游地区现代商贸中心,这是我们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的一个目标。具体指标上,预计2020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000亿元左右、商品销售总额达到34000亿元、住宿餐饮业营业额达到2500亿元以上,商业增加值达到2500亿元,占GDP比重10%以上。

    主持人:在刚才廖副主任的讲解当中从多方面进行了说明,从互联网,包括交通等等方面,请问重庆市五大功能区域划分会为商贸服务业发展带来哪些机遇?老百姓能够得到哪些实惠?

    廖红军: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是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基于更高水平上统筹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科学发展的一项重大决策。商贸服务业方面也面临着良好的机遇。我认为至少为商贸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带来三个方面的机遇:一是错位发展机遇。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从本质上来讲就是分别指导,差别发展,错位发展,因此对商贸服务业来讲我们可以进一步明确各功能区域商贸服务业发展定位和主要方向,促进各功能区域充分发挥比较优势、资源优势,实现差异打造、特色发展。二是产业升级机遇。可以集中优势资源,加快完善大都市区商贸服务业综合功能,加速提升商贸经济发展质量,壮大商贸经济发展规模,增强国家中心城市集聚辐射能力,既促进带动其他功能区域商贸服务业更好更快发展,又确保尽快有效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三是产业联动机遇。可以综合考量商贸服务业发展与城镇规划、其他产业规划以及人口流动、生态环境建设之间的互动关系,坚持商贸服务业与工业、农业、旅游业、物流业等产业联动发展的思路,科学规划,分类指导,统筹推进各功能区商贸服务业加快发展。

    廖红军:老百姓在这样一个战略中有些什么样的实惠呢?商贸服务业定位既是基础性、支柱性和先导性产业,其实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定位就是民生产业。在时尚购物消费、城市居民社区日常消费、农村居民生活、农产品流通、物流配送、网络购物、周边游等各方面可以给市民带来实惠。在都市功能区,除了建设城市核心商圈、特色商业街区,完善消费业态布局外,我们还要在大型聚居区、公租房小区布局完善便民超市、标准化菜市场等社区便民商业设施,另外还要大力发展夜市经济,打造特色型、创业型夜市街区,这样可以方便满足老百姓不同层次的消费,而且可以增加老百姓就业。在城市发展新区,在两个生态区,都可以让市内外老百姓有一个好去处,玩得更开心。

    主持人:“农村电子商务”在近年来备受关注,请介绍一下重庆农村电子商务的现状和前景,政府有哪些扶持政策。有没有农村电商发展带动农民致富增收、促进农村地区创业就业的例子。

    廖红军:农村电子商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我们把农村电子商务作为农产品卖得出、卖得远、卖个好价钱的重要平台,作为工业品下乡进村改善农村消费环境的重要载体,同时作为实现精准扶贫持久脱贫的重要手段,我们在抓好企业主体、服务体系、物流配送、人才培训等重点环节,加大力度推进,取得了较好成效。2016年,全市农村产品网络零售额55亿元,同比增长103%;建成区县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23个、镇乡及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5984个。

    廖红军:从发展现状来看,一是市场主体培育加快,创业就业带动效应明显。引进知名平台,推动农村淘宝、京东帮等项目落户20余个区县,建成淘宝、京东、苏宁等地方“特色馆”12家;培育壮大了香满圆、天农八部、武陵生活馆等地方特色涉农电子商务平台。

    廖红军:二是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完善,农民生产生活不断改善。建成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23个,镇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5984个,集聚电子商务服务企业470余家,这是一个服务体系的一个完整的链条。

    廖红军:三是整合县域物流,破解了物流配送难题。全市乡镇快递覆盖率已达到90%,建成中国邮政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6550多个,村级覆盖率达到82.3%,整合建成农村电子商务物流仓配中心11个。

    廖红军:四是打造了一批农村产品品牌,网上营销力度不断加大。有很多品牌在网络线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形成了区域农村产品公共品牌20余个,推动600多个地方特色品牌触网营销。

    廖红军:五是电商培训渠道多样化,我们对人才的培训是比较重视的,各区县基本形成了“党校培训党政干部、职校培训专业人才、企业培训实操人员”的电商人才培训模式,累计培训人员超过12万余人次。部分区县还同高校开展合作,建立了培训基地。

    廖红军:六是电商精准扶贫出成效,贫困户增收效果初显。全市1919个贫困村中已有近50%(941个)建立了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点,形成一企(商)带多户、带一村的脱贫模式,实现贫困人口电商就业3.3万人,帮助贫困户销售农特产品5.6亿元,帮助2.9万户贫困户实现了增收。

    廖红军:农村电商在重庆发展前景广阔,对于实现农民就业创业、农民增收、精准扶贫都有巨大的作用,未来更重要的是拉长农业的产品线,将多方面的资源参与进来,形成农村电商的产业链、供应链,构建落在当地、线上线下结合、上行下行贯通的服务体系。

    廖红军:从政策体系来讲,在国家层面,在市级层面都对农村电商给予了倾斜和帮扶。为了支持农村电商发展,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了8项重点工作任务及保障措施,90%(26个)的涉农区县结合自身实际,出台了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意见、促进政策或扶持办法。同时,我市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城口、巫溪等17个区县成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每个县获得国家2000万元。在利用好国家资金的同时,从市级商业发展资金中单独切块6000余万元,支持全市所有涉农区县开展农村电子商务工作。同时,各区县也积极从地方资金中配套,用于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据不完全统计,各区县配套资金已超过6000万元。

    廖红军:刚才主持人提到有没有典型例子,我们农村电子商务是脱贫攻坚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实在的手段,这里举两个例子。比如说云阳县刘在权曾在易趣、百度等互联网企业任职,从事一般程序开发,近年来回乡创业,成立云阳县聚缘商贸有限公司,建成网上营销平台“特产村”,主要销售广柑、南瓜籽、干土豆块等特色农副土特产。通过“特产村+农户+电商分销”的经营模式,促使“特产村”与农户形成互相依赖的产业链和利益共同体。从2015年8月上线至2016年底,”特产村”销售额达到330余万元,为农户增收200余万元。又比如彭水沐晖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抓住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契机,指导农户按订单生产农产品,签约农户130家,其中建卡贫困户50多家,专门进行肉牛、土猪、土鸡鸭(蛋)养殖、高山生态蔬菜种植和生态农产品生产,进入重庆主城以会员制方式在106个高档小区设立了微信商城的社区电商点,通过微商城让消费者更直观了解商城农产品的种养过程,着力推动农产品网上销售。目前这种模式通过“沐晖农园”、“寻农记”两家本土电商平台在彭水长生镇等8个乡镇推广,惠及贫困户1200户。

    主持人:通过刚才我们谈到的农村电子商务当中就显而易见的看出现在“互联网+”已经从全面应用到第三产业的基础上,也逐渐向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进行渗透。无论是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也好,还是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相应举措也好,重庆市民都可以感受到其带来的一些福利。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于4月1日刚刚挂牌,那么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会给重庆乃至重庆市民带来什么变化和福利?重庆和其他自由贸易试验区相比又有哪些特别之处?

    廖红军:先说给重庆市民带来什么变化和福利,建立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举措。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将为重庆市带来重大利好:一是有利于充分发挥重庆“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结点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扩大我国内陆向西、向南开放,拓展国际要素流动和配置空间。二是有利于更好地发挥重庆西部大开发战略支点作用,扩大西部门户城市对外开放力度,进一步释放西部地区发展潜力,实现转型发展、科学发展。三是有利于重庆与沿海联动开发开放及产业梯度转移,推动东中西部经济社会均衡协调发展。

    廖红军:具体来说,对重庆市企业的利好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投资更自由。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减少审批事项,进一步减少或取消外商投资准入限制,提高开放度和透明度。二是贸易更便利。通过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企业可以享受一口受理、同步审批的“一站式”高效服务模式;随着国际分拨中转、融资租赁、转口贸易等新型业务不断壮大,企业在贸易产业链中将得到更加优质的服务;海关、检验检疫等部门的监管服务模式更加高效,各种贸易业态的结算也将更加便利化。三是融资更多元。自贸试验区内企业和金融机构将能够通过境外上市、发行债券等方式开展境外融资并将资金调回境内使用。四是权益更有保障。随着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的构建,社会诚信体系的不断健全,投资者参与、符合国际规则的信息公开机制的建立,企业的合法权益将最大限度地得到保障。同时,重点产业知识产权快速维权机制的探索,国际仲裁、商事调节机制的建立,也有利于企业在国际贸易争端中维护自身的权益。

    廖红军:重庆市老百姓可以从三个方面获得更好的体验。一是老百姓将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服务。随着自贸试验区对服务业开放力度的加大,市场竞争将不断增强,大家享受到的服务质量就会提升。比如,自贸试验区将设立各种新型保险以及专业性保险服务机构,探索开展巨灾保险、专业健康险等保险服务,让群众享受到国际化的保险服务;随着境外投资者在自贸试验区发展高端医疗服务、教育服务,大家也会享受到相应的高端服务。二是将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投资领域的开放,负面清单的实施,将促进各类资本特别是外资加大在自贸试验区的投入力度,形成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集聚的新平台,将大大地拓展重庆的就业空间。三是可以选购到更加丰富的境外优质商品。通过自贸试验区内开展的汽车平行进口、保税商品展示交易、跨境电子商务等业务,市民可以更加便捷地购买境外优质商品。同时,自贸试验区通过发展文化贸易,将让大家享受到更多的境外文化产品。

    廖红军:与国内其他自贸试验区相比较,重庆区位独特、战略地位重要,因此,重庆自贸试验区的特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推进“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动发展;二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和成渝城市群协同发展。重庆自贸试验区将致力经过三至五年的努力,把重庆建设成为“一枢纽两高地三中心”,即努力建成服务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国际物流枢纽、口岸高地和内陆开放高地,努力建成内陆国际物流中心、内陆服务贸易中心和功能性金融中心,推动构建西部地区门户城市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带动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根据国务院发布的总体方案,重庆自贸试验区共需完成7大改革任务、151项改革举措,其中个性化举措大致占25%,因此我们与其他地方还是有所不同的。

    主持人:重庆作为一个内陆城市,在进出口贸易上相比东部沿海城市处于地理上的先天劣势,那么重庆这样一个内陆城市如何吸引外资?目前重庆的外贸进出口是一个怎样的水平?相比东部沿海城市有哪些差距?重庆将如何追赶?

    廖红军:这些年我们在吸引外资上做了很多努力,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我们如何去吸引外资,我想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需求导向,解决痛点。建立全流程产业链,推动水平分工变为垂直整合,围绕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制造等核心产业,实现零部件本地化,打造产业集群;打通国际物流大通道,降低出项物流成本;搭建承接产业转移平台,创新内陆保税区监管模式。二是制度保障,降低成本。通过打破地域分割和行业垄断,实施扩大行政事业性收费免征范围等措施,着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合理降低企业税费负担、人工成本生产要素成本等。三是方法创新,加强引导。利用资本市场融资,加大国有资本对战略新兴产业投入;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 “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积极承揽订单,稳定外资发展预期;积极盘活存量,优化资本布局结构。

    廖红军:重庆直辖以来,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各项外贸政策,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不断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市场结构和主体结构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16年受国际经济整体形势下行和全球笔记本电脑销量萎缩影响,全市全年外贸进出口4115.1亿元,虽然较前年有所下降,但是进出口总额和出口额均位列全国第11,中西部地区第2;进口总额列全国第12,中西部地区第3。2017年1季度,我市外贸进出口总值964.6亿元,同比下降3.1%,比1月和1-2月降幅有所收窄,回稳向好态势进一步显现。但同时,重庆外贸进出口也还存在加工贸易产业结构单一,服务贸易实力不强等等问题。下一步,我们将加快承接沿海沿江产业转移,优化外向型经济产业结构;合力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加快对外贸易转型升级;调整和优化贸易结构,积极培育外贸新增长点,做稳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做大总部贸易和转口贸易,做强服务贸易,推动重庆外贸进出口加速发展。

    廖红军:相比东部沿海城市,重庆发展外贸的差距在于高端外向型人才缺乏、供应链金融创新不足、地处内陆造成的绝对物流运输成本的增加以及过去在改革开放初期,沿海地区利用其地理优势和当时各项外贸创新政策先行先试的机遇,承接了大批国外的产业转移。当前,我们正在奋起直追,努力缩小这些差距,甚至是追赶上东部沿海地区的步伐。

    廖红军:一是加快自贸区政策创新,紧抓总部贸易和转口贸易。自贸区制度创新是关键,我们想做大量的工作,培育一些新的增长点。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培育加工贸易新的产业集群。力促笔电加工贸易保持稳定增长,加强对电子信息前沿产品招商引资力度,突出抓好传统产品加工贸易集群发展,积极承接沿海沿江产业转移,形成加工贸易的多点多品种支撑。三是加大供应链全流程支持力度,大力发展一般贸易。积极推动我市汽摩、通机、化医、手机等传统优势产业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提升外贸企业跨国经营能力,培育以质量、技术、标准、品牌、服务为核心的外贸竞争新优势。优化外贸企业综合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报关报检等一站式综合服务和供应链金融服务。加强银贸合作,切实解决中小外贸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通过这些措施来促进我们的发展。

    主持人:无论是沿海还是内陆,通过互联网的发展已经大大缩短了彼此之间的距离。跨境电商一直是近年来的热点话题,请问重庆的跨境电商在全国处于一个怎样的水平?未来将有怎样的发展?跨境电商将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

    廖红军:重庆的跨境电商用四个字形容:“加速发展”。2016年,我市跨境电商进出口及结算150.5亿元,全市备案企业500余家。网易考拉,唯品国际,蜜芽宝贝等国内领先的跨境进口电商企业相继落户我市设立保税仓,重庆本地渝欧电商、爱购保税、世纪购等企业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其中,两江新区是重庆跨境电商落户最为密集的区域,两江新区依托保税区空港功能区规划建设了5平方公里的电商产业园,引进培育大型电子商务企业,发展网络零售和线上贸易。

    廖红军:重庆是全国第一批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城市之一,处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结点之上,具备航空、铁路、水港三合一枢纽口岸优势,可辐射中西部地区七个周边省份,辐射区域总人口达到2.5亿。可以说,相对于沿海城市成熟的商业环境,重庆跨境电商具有深厚的挖掘潜力。目前重庆正在建设西部最大的跨境进出口物流港,力争在全国率先打造跨境电子商务全产业链条,最终为本地消费者获取价廉物优的海外进口产品提供便捷的通道。市政府正积极与跨境出口电商平台敦煌网开展合作,下一步拟依托“渝新欧”国际物流通道,把内陆地区优势产品输送至沿途国家,为传统出口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良好的产业基础。

    廖红军:对普通老百姓来说,货品真、价格低、购买易,是跨境电商带来的的三大好处。首先,跨境进口商品都是在海关和检验检疫机构的严格监督之下进行报关,因此不用担心买到“假货”。其次,国家为跨境电商提供了政策优惠,商品需缴纳的行邮税比一般货物贸易税低,形成了与欧美同价的优势,且比海淘时效更快、质量更有保证,而价格与海淘基本持平。再次,经过几年的发展,跨境电商企业数量急剧增加,可供选择的货品多种多样,市民通过跨境电商购物更加方便。同时,国内外大型电商企业纷纷落户重庆,我想这些都给老百姓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购物选择,对老百姓带来切切实实的实惠。

    主持人:重庆作为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在20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发展过程当中,我们充分的准备使我们抓住了机遇,并且以勇气敢于接受每次的挑战,在众多的挑战之下,为创新者进,机遇与挑战总是并存的!相信在众多利好的环境下,重庆会找准发展方向,抓住发展良好契机,开拓新局面。非常感谢廖红军副主任的精彩分享,网友朋友们,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CopyRight ©2000-2017 CQ.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重庆频道     版权所有: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
新华网重庆频道
2016 cq.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